南明風雨之血沃中華 32節全鋼防震
「請看,這是我們最新研製的一氧化碳發動機,也將會是我們的巡洋艦使用的動力設備。而我們的巡洋艦同時已經是護民官所要求的那樣『全鋼防震』了。
由於前面所說改良過的煉鋼方法,使我們獲得了大量質地優良的鋼,所以我們戰艦的複合裝甲將變成這樣。
根據軍部的統計資料,我們戰艦的裝甲被擊穿時,大多都是現在的圓球形鐵彈,因為它的衝力太大,而以往我們的裝甲與炮彈採用與之硬碰硬的方式,所以可能會被擊穿。」
岳效飛感興趣的看着黑板上隨着解說不斷被投射出來的圖樣,而那個解說頗為專業的人估計是新教出來的學生中的佼佼者。可他這會拿來做例子的東西,岳效飛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和裝甲有什麼關係。
「請看這是我們棉被當中的棉花套子,綿線在邊上的立柱之前來回纏繞,所以最終形成了網套。」
按照講解的人手勢,操作投影機的人按了一塊玻璃板。那上面依然如同網套一樣
「請看,這是我們的新型裝甲,內部如同網套的結構幾乎一樣,而最外層的裝甲就用導軌『坐』在這些網套之上。」
隨着他的手勢,投影儀中的玻璃板是不斷的在換,下一張卻是一個炮彈擊中示意圖。
「大家請看,炮彈擊中時,鋼板沿導軌下沉,它受到的衝擊力會由一點而變成網狀鋼絲的面承受,固然這些鋼絲可能會被拉斷,不要緊,我們的裝甲依然是模塊化的,換一塊就是,為此我們巡洋艦里準備了一輛小型吊車,必要的時候可以輕鬆換掉被擊壞的裝甲模塊。」
岳效飛當然知道這些,對於現在以動能為主的彈丸有些什麼作用,點狀的力由於鋼板的後退被鋼絲網所吸收,只要最外面的鋼板不被擊穿,那麼擊穿這樣裝甲的可能性實在是太低。對此他非常滿意,可是上面的解說員依然在喋喋不休。
「而且我們的裝甲依然是複合的,最外層考慮到防鏽的需要,還是我們生產極為容易的波紋狀複合板,但我們製造時加了鋼絲網進行加強。戰艦的表面及裏面依然是這種可以防止崩落的材料構成。」
裝甲不錯,那戰艦怎麼樣呢?尤其是岳效飛極感興趣的動力系統。尤其「一氧化碳發動機」好像沒怎麼聽說過啊!
「我們知道,這是《有人設想》當中提到過的內燃機示意圖,打算用液態燃料進行驅動……」
《有人設想》,不用問自然出自岳效飛寫出的那本只有「武備坊」的高層才會掌握的極為機密的「有字天書」而那裏而儘是些什麼一一「有人設想」。日後這個「有人設想」遂成為世界科學史上有如達芬奇密碼一樣的難解之迷。
日後神州中華聯邦,甚至專門為單純的科學設想提供了「有人獎」來,激勵大家提供有科學價值的思考。
「我們本身想過酒精,但那會對於我們的糧食儲量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煤炭的產出物在研究蒸汽機時發現,過於複雜還在分析當中,進展相對較慢。
但木炭不一樣,根據『有人設想』及實驗證明,木炭在不完全燃燒時會放出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一種可燃物,這就是我們的研究基礎。」
這時岳效飛已經想到了,抗戰甚至建國之初,我們國家那些公交背上背的大包小包的煤氣包,看來這和那一定有某種聯繫。
「所以我們『武備坊』對木炭燃燒進行了詳細的測定,並獲得了除一氧化碳之外相當數量的其它物質,那些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不在這裏述說。
我們發現木炭在大約300度左右的時候會放出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燃燒之後會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是使木炭進行不完全燃燒的穩定氣體,因此就有了一氧化碳發生器。」
解說人說到這兒,投影儀再度換了一幅示意圖。那是兩個橢圓形的圓環,上標「一氧化碳發生器示意圖」。
「內部發生器保持在300度左右的高溫,並不斷充入二氧化碳氣體,使裏面的顆粒狀木炭微粒及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通過管道送往集氣器,完成向內燃機的供應。完成發生氣體的木炭會在下面進行鼓風,進行充分燃燒,保持上面發生器的溫度,同時生成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會與發動機排出的二氧化碳用水棺材當中的海水進行冷卻的同時生產相當數量的淡水,然後二氧化碳回到內部發生器當中再度與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