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二十二章 、甥其無恙
周瑜認識到曹操集結兵力,屯聚糧草,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然後即將對聯軍發動雷霆一擊。∈↗時機緊迫,當即拋下兵馬,帶着徐庶離開宜城,便直奔襄陽以西的隆中而去。
他前往隆中,當然不是去找諸葛亮——諸葛亮早就不跟那兒住啦——而是去探訪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授黃承彥。徐庶當初尚未出仕劉備,而在荊州隱居的時候,曾跟當地士人多有交往,常為龐德公、黃承彥等人座上之賓,所以可以幫忙周瑜牽線搭橋。
不日即至草廬,黃授開門延入,周瑜還指着自己的鼻子說:「吾,黃江夏之友也。」我是黃祖的朋友。
黃祖與黃授同出安陸黃氏,算是五服之內的堂兄弟,所以周瑜要這麼說上一句,藉以拉近兩人之間的關係。當然啦,其實他跟黃祖沒啥特別交情,甚至以前還交過鋒、打過仗,不過此前率軍相救江夏,兩人相處得倒還勉強算是融洽,正好拿出來說事兒。
周公瑾雖然骨子裏驕傲,但平素並不表露在外,他溫婉謙和,頗善與人相處,凡熟識者無不傾心也,正所謂:「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跟關羽不同,關雲長的驕傲全都寫在臉上,並且「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除了劉備的核心圈子外,誰都儘量躲着他走。可是這兩人在荊襄的風評卻迥乎不同:周瑜來自江東,本為荊州敵國,士人皆疑忌之。尤其蔡瑁。天然地周瑜說東。他就一定要說西;而關羽曾跟隨劉備屯駐新野,士人們往往把對劉備的善意投射到他身上,認為關將軍忠勇,劉牧當倚重之也。
且說黃授、周瑜、徐庶分賓主落座,先寒暄一番,相互間套套交情。周瑜一瞥眼,就瞧見黃氏女從內室踱出,為賓客奉上熱水——這年月男女大防還不似後世那般變態。加上黃家貧寒,亦無婢僕,所以這種活兒就只好大小姐親自來做啦。一見此女黑面黃髮、粗裙荊釵,周公瑾還當是個丫嬛呢,等聽說為黃承彥之女,倒不禁嚇了一跳,不禁慨嘆道:「黃公是真隱士也!」隨口就問:「女公子可字人否?」
黃承彥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搖頭:「尚未。」其實黃氏女早就許配給諸葛亮了,就等那小子來迎娶呢,可誰成想諸葛孔明自從扶着叔父靈柩回鄉安葬。便即一去不返,傳言他兄弟皆已在許都出仕。黃承彥有時候也琢磨。閨女大了不可久留,我是不是乾脆悔婚,另擇佳婿為好?比方說龐家那小子,瞧上去就挺不錯的嘛。
可他還在猶豫呢,龐統卻也離了荊州,跟隨劉備跑蜀中去了,再琢磨別人吧,襄陽城內外正當齡的士人子弟,除了那一龍一鳳,又沒有他看得上眼的——黃氏女的婚事就這麼着耽擱了下來,一晃眼都快二十了,還沒能嫁出去。黃老頭想起這事兒來就煩心,又怕周瑜跟許都本為敵國,聽說自家准女婿在北方,引發什麼不必要的糾葛出來,乾脆,就說閨女還沒許人吧。
好在周公瑾也就隨口一問,並未深究,緊接着就把話題給轉走了。三人聊來談去,漸入正題,周瑜把當下南北兩軍的形勢一說,再講講自家放棄襄陽、收縮防線的策略,完了問黃授:「黃公以為若何?」
黃承彥學問很高,但還真不怎麼懂打仗,況且他對這票割據勢力的蝸角相爭也多少有些膩味,於是隨口敷衍:「是良謀也。」就見周公瑾突然將雙眉一蹙,輕嘆一聲:「惜乎令戚阻撓,劉牧不納也。」
他說「令戚」,當然是指的黃授的小舅子蔡瑁了。要說這對姐夫、妻弟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很良好,蔡瑁多次請求黃授出山相助大姐夫劉表,都被黃授給婉拒了,兩人就此逐漸稀疏了往來。而且蔡瑁在荊州手握重兵,威福自專,也讓黃授瞧不大起,認為這舅子雖有濟世安民之長才,卻偏偏又生了紈絝子弟的秉性,蔡氏不幸,乃得此子,異日家門必然敗落。
因而這回周瑜說我謀劃得好好的,只可惜被你小舅子給攔阻了,黃承彥嘴裏當然也不會說蔡瑁啥好話,乃直言道:「彼等各戀鄉梓財貨,並無遠圖也。」周瑜說這可不行,要按他們的做法,這荊襄遲早會丟,荊襄一丟,揚州、益州也難保全。隨即壓低聲音,說:「吾今有一計也,若得黃公相助,可安三州。」
當即委婉地把想法合盤托出,徐庶也在旁邊插嘴幫腔。黃承彥沉思半晌,微微搖頭道:「公瑾,卿雖多智,奈何利祿心重,恐將反為聰明所誤也。」他說我可以幫你的忙,但醜話說在前頭,我並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