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二十五章、誰堪伯仲

更新:09-02 12:28 作者:赤軍 分類:軍事小說

    是勛前一世受家庭影響,才剛小學就開始接觸比較生澀的長篇古文,第一次被家長逼着背誦的大部頭乃是《古文觀止》。

    此書是清代吳楚材、吳調侯所選定編纂的古代散文選本,序言中稱其目的為「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是拿來做讀書人的啟蒙教材的。直至今日,是勛依然能夠記得書中絕大多數篇名,尚能全文背誦的,也有那麼七八篇。

    《古文觀止》按時代排序,其中《周文》佔了整整三卷,《戰國文》佔一卷,其內容無外乎《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幾個大部頭的節選。《漢文》兩卷,其中《史記》的節選就佔了整整一捲去,然後直接《六朝唐文卷之七》……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魏晉之際,就沒有幾篇華彩的好散文(駢文倒是不少)傳世,你說讓是勛抄啥玩意兒去?他總不能把幾百年後的唐宋文章直接搬過來吧,況且唐宋文章中也以書信為多,就沒有幾篇奏疏。

    你說我當初要是把《歷代名臣奏議》也給背了……想想那大部頭,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回想自己慣常抄詩了,還真沒怎麼抄過文章。唯二的一是江淹《別賦》,二是化用《討武瞾檄》寫《討袁紹檄》,前者乃二百年後的駢文也,後者雖是唐文,卻也駢四儷六,散韻夾雜,修改起來並不為難。可是如今要寫一篇情辭懇切的辭表,這又上哪兒抄去?

    是勛不禁慨嘆:孔明啊,孔明。你前兩篇辭表幹嘛寫得那麼漂亮?這可讓老師我怎麼超越啊!

    可是提起諸葛亮。他卻突然間想到一事。不禁眼前大放光明對啊,我可以抄諸葛亮啊!


    提起漢魏之際的散文,《古文觀止》中只收錄了兩篇,全都是諸葛亮的,一為《前出師表》,一為《後出師表》當然啦,後者可能是西貝貨,但年代應該相差不遠。是勛本人是比較相信「諸葛恪偽造說」的。

    《後出師表》一派頹唐之氣,什麼「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什麼「臣鞠躬盡瘁(一作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而且所舉實例太多,沒啥可抄的。《前出師表》就不同啦,極言劉備之恩遇,並申滿腔忠悃,這正好用來套自己跟曹操之間的關係啊!

    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後人視之為寶。不僅僅因為文辭的華彩說實話還是孔明慣常的質樸風格,骨多於肉,實過於文而是因為真情流露,滿篇忠臣風骨,乃不得不使人掩卷而泣下也。好,我就抄他了,不信曹操能不受感動。

    這也算是徒弟你還報為師的深恩吧反正你也沒機會再寫類似玩意兒啦。

    略一構思,便即提筆。《前出師表》開篇先談形勢:「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這當然要修啦,是勛直接給改成了:

    「今漢室凌替,魏國肇建,然亦天下三分,涼之在西,益州在南,此非可以垂拱而安枕之時也。是故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受大王之殊遇,欲粉身以報之也。」

    其後「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什麼的,推薦郭攸之、董允、向寵什麼的,「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什麼的,當然都不能用啦,忍痛割愛。咱們直入正題,說說君臣際遇和感情吧

    「臣本布衣,浪跡江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沒錯,當年我去兗州,理論上只是去送你爹跟你兄弟的,至於早就想抱你大腿的事兒,咱們心照不宣即可,無須說破「大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驅馳。自初平而至建安,爾來竟一十八年矣。」

    寫到這兒,突然間思路發散:在原本的歷史上,諸葛亮究竟是怎麼出山的呢?因為史書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兩種記載,一是婦孺皆知的「三顧茅廬」,二是諸葛亮自薦而仕劉備。一般認為,自薦一說不靠譜,因為有《前出師表》所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以之與陳壽原文對照,自薦說乃不攻自破了。

    可問題是,諸葛亮本人沒細寫這事兒,「三顧」的「三」,很可能只是一個約數,以示其多也。古人習慣用約數,比方說三、九、百、千,等等,說不定



第二十五章、誰堪伯仲  
相關:  殷墟  龍戰野  洗烽錄  三國外志  勒胡馬    韓娛之崛起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劫天運  冒牌女科學家  
下面更火
搜"漢魏文魁"
360搜"漢魏文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