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三十六章、鐵券丹書
這「振威將軍」,既非曹魏軍號,也非蜀漢軍號,乃是前漢建安六年,曹操以漢天子之命,策拜益州牧劉璋之號。秦宓說就怕成都城破,自家主公也不得保全,是勛心說你家主公是誰了?肯定不是劉封啊,應該也不是劉禪蜀漢若滅,劉禪不死也要做階下囚,罪有應得,怎麼說得上是「玉石俱焚」呢?那麼就只可能是一個人蜀中故主劉璋劉季玉是也。
馬謖為是勛打探蜀中風俗人情,早就有了報,說蜀人多思劉璋。其實劉璋跟劉備壓根兒沒法比,後者是鳳凰,前者是草雞,劉璋治蜀的時候,蜀人也大多不服他,思得明主而取代之。可是誰想到等劉備上台以後,很多蜀人反倒又轉過頭來思念起劉璋來了。
劉璋對於蜀人來說,本是外來戶,重用東州士那是他老爹留下來的舊班底,不重用也不成啊抑壓巴蜀大姓。然而劉備同樣是外來戶,不但同樣重用東州士,還帶來了大批荊州士和原從將領,把蜀人給壓製得更狠。說白了,劉璋治下的蜀地土著是二等公民,等劉備入川以後,更降格變成了四等公民。
而且劉璋統治的後期,為了平衡麾下勢力,控制逐漸尾大不掉的東州士,隱隱有重用巴蜀土著之意,劉備可一丁點兒這種想法都沒有。所以雖說劉璋暗弱,劉備仁厚,可是土著士大夫反倒更傾向於劉璋至於老百姓,劉備連年征戰,尚且得不到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百姓並無得利,故此也未必傾心相服。
在原本歷史上,要到諸葛亮治蜀以後,始得民心歸附當然啦,被抑壓的封建地主還是不滿意,時不時要搞點兒小動作出來。對於地主階層來說,誰管國家是否昌盛。政治是否清明啊,只要給我足夠的上升通道,可以保證家族安泰即可。
再加上劉備已經死了,而曹魏大軍壓境。則蜀地土著改換門庭的心思,比那些荊州士、東州士都要強烈得多。只是要想成事,進而在新統治者麾下謀得足夠的好處,就必須擰成一股繩,並且推一個領袖出來才成啊。誰可為領袖呢?劉備的舊敵、蜀中的故主,那便是一面天然的旗幟可資利用啊。
是勛因問秦宓:「子敕家鄉何處?」關於秦宓的出身,史上當然也有所記載,只可惜是勛記不清了。秦宓答道:「宓即廣漢綿竹人也。」是勛點頭,心說果然,這也是一個蜀地土著老地主啊。
於是好言撫慰,說:「振威將軍本前漢忠臣,牧守益州,天子為漢臣時,亦嘗貢奉。無虧臣節」其實這話純是扯淡,打從劉璋他老爹劉焉開始,就藉口「米賊攔路」,停止了對漢朝的進貢,關起門來在益州做土皇帝;等到劉璋上台,本也「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後來瞧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越來越強橫,而蜀中倒因為趙韙之亂日趨衰弱,這才裝模作樣地遣使貢奉了一而已。當時曹操尚無意於西土。還怕劉璋跟劉表聯起手來,將來難以制約,故此才奏請拜劉璋為「振威將軍」,以暫時羈縻、安撫之。
「叵耐劉備背盟相攻。橫奪此土,而囚振威將軍,天子每嘗思之,云:『若振威在蜀,必能歸從王化,使巴蜀安靖也。』」當然啦。曹操壓根兒就沒有說過這種話,他差點兒都快把劉季玉徹底給忘記了,不過是勛這謊話是張嘴就來啊,而且還面不改色心不跳「今卿等若能輔振威而從王師,平蜀之日,必裂土相封也!但未識卿等有何計使我得入成都耶?」
他知道就靠秦宓一介文士,肯定沒這能量也沒這膽量擁戴劉璋,欲圖裏應外合,那一定是蜀地土著官員的普遍意願,並且應該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秘密團體啦,故此直言「卿等」。一看??
果然秦宓就說啦:「前吳懿殺關羽而擁劉禪,無奈用我蜀人」吳、李純粹是為了團結更廣大的力量以與劉封相抗衡,這才被迫重用了一批蜀地土著「今張任、泠苞等已得兵權,即密戴吾主,尋機起事。請大都督暫退綿竹,則劉封當面之敵勢去,必南向以約合吳、李」劉封不會那麼傻,敵人才剛稍退就下手跟吳、李火併,就算他腦子抽了,身邊不是還有黃權呢嘛。但他必定想要利用這一短暫的喘息之機,儘快通過談判來收服吳、李,或者起碼達成更有利的同盟條件「然吳、李聞封欲殺盡彼等,必不肯從也」
雙方都想趁此機會統合蜀漢的殘餘軍力,但劉封可以玩軟的,吳、李卻必須要來硬的,劉封可以暫時妥協,吳、李卻絕對不敢妥協這還是馬幼常散佈謠言的功勞哪。秦宓說啦:「李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