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五百九十八章 奉天府(一)
更新:09-02 18:24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未時三刻,睡了一個午覺的馮瑜愜意地起身,吩咐老僕上了一壺茶。
茶是從江南徽州送來的頂級茶葉,馮瑜在海州、淮安為官多年,曾經深度參與朝廷的對外茶葉貿易,對茶了解很深,因此一看就知道這茶沒有糊弄自己,確實是上品。聽說那英吉利的富商士紳們喝的都是不怎麼樣的貨色,雖說談不上的劣品,但離上品卻還有着一段距離,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有辱斯文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洋人確實也嘗不大出茶葉的好壞,賣給他們好茶,他們還嫌貴呢。因此,響水、海州、日照等重要港埠,出口外洋的茶葉多是低端貨色,如磚茶之流。偶有一些上品、中品,數量也不大,他們也不願意花太多錢來採買,真是奇哉怪也。
馮瑜雖然少時就喜歡喝茶,但真正達到酷愛的程度,卻還是去了淮安做官之後。海州的茶葉公所,執大清茶葉貿易之牛耳,馮瑜與衙門裏的官員也很熟稔,經常被邀請過去品鑑。品鑑嘛,尤其是管着這一塊的老爺們品鑑的茶,自然都是極品中的極品了說句誅心的話,未必就比皇上喝得茶差了故一來二去,馮大人對茶的喜愛程度也就大大加深了。
在調到奉天擔任知府之後,因為前程頗為看好,海州當地的官員也會做人,因此時不時還會送一些頂級茶葉過來,因此馮大人這生活確實過得有滋有味。唯一不順心的,大概就是如今奉天府的發展有些不太盡如人意了。
當然這不是朝廷對馮瑜不滿,實際上是馮大人對自身要求很高,報國之心頗為熱切,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罷了。其實吧,單看奉天府的各方面,其實都不錯。戶口大增,糧食產量持續攀升,一應稅收的催繳大體上也都完成了任務,馮大人還抽空用庫銀修了一些河道、水渠什麼的,地方上的氣象其實還是不錯的,吏部考評絕對可以判一個中上。
但這又如何呢?這些其實都屬於「舊政」,是千百年來每一任父母官都會做的傳統事務,做得好,就是政績,不做,也無傷大雅,做得不好了,撐死了算是庸碌,打板子到身上是很難的。馮瑜對這些其實不是特別看重,他更在意的,還是「新政」做得好不好。而這,也是朝廷越來越看重的,以後說不定就會納入官員政績考評體系當中,馮大人非常上心。
奉天的新政,最大的自然是兵工廠了。奉天製造局規模不小,年代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太祖太宗那會。雖然入關時抽調了很多技術純熟的老工匠,但底子還在,這些年又持續投入了大筆銀子,因此到現在還是國內頂尖的軍械製造機構。但奉局是工部的產業,雖然朝廷也要求地方協助,但說到底奉局好不好,和他們奉天府關係不大,也算不得他們的政績。因此,馮瑜最看重的,其實還是這些年隨着漢人大規模湧入,慢慢發展起來的磨麵廠、榨油廠、燒鍋作坊、綢布廠、洋釘作坊之類的本土企業。
關外土地肥沃,人少地多這意味着田畝高產,同時也沒有太多的剝削關係,人們農業生產積極性高因此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奉天府三州六縣一廳,哪個地方的糧倉不是滿滿當當的?甚至在旅順、營口兩個港口被修繕後,還海運輸至直隸、山東兩省,可見一斑。
而如此多的富餘糧食,自然給糧食深加工行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因此,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尤其是前些年草原大戰,奉天外調蒙古的糧食很多,這些廠坊的生意很好,一個個都賺了不少銀子。馮瑜到任後,奏請朝廷,免了一些當年與東岸人交戰時開徵的苛捐雜稅,這些企業的負擔更輕,發展得就更是迅猛了。
馮瑜作為漢軍旗出身的官員,也曾經勸過本地旗人經營一些產業。但這些人多是扶不起的阿斗,寧願給漢人提供保護傘,坐地收取乾股分紅,也不願意搞那些蠅營狗苟的「不太爺們」的活計。當然關外八旗,還沒太過墮落,這些人不是每個月遊手好閒,月底去廠里、店裏露個面領下錢那種,他們還是經常騎馬射箭、切磋技藝的,有時候也練練火槍射擊,不算特別刻苦,但也絕不能說懈怠。他們只是單純地不願意種地、做生意罷了,既沒那個天賦,也沒那個心情,讓馮瑜大為失望。
馮大人這些年密切關注國內動態,知道很多省份都在大辦新政,並湧現出了很多暴富的商人。毫無疑問,這些暴富者基本都是漢人,給他們提供保護傘的也多是漢官漢將,如名動西北二省的煤炭商人袁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