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十四章 北伐?_頁2
更新:09-02 18:25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東岸人也曾認真分析過清、順兩國的實力。清國地域遼闊,人口接近六千萬,順國連南方都未統一,人口只有兩千多萬,在這一項上就差了好多。但順國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工商業相對發達,政府財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再加上他們是漢人政權,無需像清廷那樣分心所謂的滿漢大防,因此兩國間真正的實力沒有人口差距那麼懸殊,清國綜合國力大概只有順國兩倍的樣子。
當然了,兩倍的國力差距,說實話已經很大了。順國之所以能存在,除了靠着地利優勢之外,最大的因素便是東岸插手干涉了。如果東岸不支持順國北伐的話,哪怕大順出動二十萬兵馬,拼盡國力,能否突破漢中、襄陽一線仍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其實依東岸人的本意,清、順兩國和平共處那是最好了。打什麼打?打仗是消耗財富的事情,不但要死人,生產秩序也會被打亂。到了那時候,東岸人去哪裏收糧食、收茶葉、收絲綢、收棉紗?日子還不如就這麼過下去了,南北朝並立,東岸人兩邊都做生意,居中調解,增強影響力,反過來再促進生意,豈不美哉?
只可惜啊,世間事豈能一直如此完美?中國歷史上統一和分裂的時間雖然差不多各佔一半,但即便在分裂時期,各個政權卻也一直在想着吞併其他國家,統一天下。如今南北朝並立,順國又非南宋那種甘心偏安一隅的政權,有心一統天下其實也很正常。就是北朝滿清,即便是撿了半個中國,他們也還不滿足,一直以南下攻滅明、順為己任,這統一的執念可是非常強的。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東岸人要想說服兩國領導層長期保持和平,那簡直就是痴心妄想。今天順國不北伐,明天清國也要南征,東岸人撐死了只能拖延,卻不可能阻止,因為這不符合天(士)下(大)人(夫)的價值觀。
「唉,剛剛和平了沒多少年,天下就又要起紛爭了。李先生,這大戰一起,對你們的生意可大有妨礙啊,你們可要想清楚了。」謝言非看了看李難先,眉頭緊鎖道。
他這話的意思其實很明了了。那就是戰爭對你們生意人沒好處,不但商品流通要受限,還很有可能被派捐甚至是奪家產充軍需,因此趕緊發揮你們的影響力,力阻戰爭的爆發。
李難先人精也似的,又如何聽不出謝言非此話中的真意?只是他也有苦難言。順國的商人地位確實比較高,但說到底仍然比不了武夫和讀書人。這些大人物們之間的爭鬥,他一介身份可疑的東國買辦,又如何敢牽扯進去?還要不要命了?只是這話又不便對謝言非明講,因此他只能唯唯諾諾,表示會努力活動一下。
謝言非不是不通世事的人,自然聽得出李難先話中的敷衍之意。不過他也沒什麼不滿,生意人嘛,自然是這樣蛇鼠兩端的。這無關其他,只因他們已鑽在了錢眼裏,一切以利潤為重。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今的遠東諸藩,又何嘗不是經濟掛帥,鑽在了錢眼裏呢?就連本土中央政府,如今都把遠東諸藩看做是下金蛋的母雞。以前他們還多多少少給點補貼呢,現在不但沒一分錢補助,相反每年還要抽稅幾百萬,這政策早就變了啊。
罷了罷了,只能盡人事了。順若若鐵了心要北伐,也只能由着他們去了,頂多盡力阻止一番。看他們如今這情形,國內經濟一團糟的,未必就能使出幾分力量,北伐失敗的可能性比成功高多了。當清國襄陽大營那二十萬人馬是擺設麼?滅噶爾丹之後,大部分軍隊就已經歸建,清國還不會傻到全力西征策妄阿拉布坦。
也許,等順國北伐碰了一鼻子灰之後,東岸人再站出來「曉之以理」,他們才能更聽得進去吧。反正能拖一天是一天吧,即便未來拖不住了,兩國爆發全面戰爭了,那時自己多半也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怕甚?中國大陸體量這麼大,未來會怎樣,誰又能說得清楚呢?現在也許只是官員和讀書人要求統一,未來搞不好軍人和商人也要求統一,那時候誰又能真正擋得住呢?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中國周邊已經修好防火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