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十四章 北伐?
更新:09-02 18:25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謝團長這字,已得顏魯公七分火候了,甚妙。」漢口城內一處大宅院內,大發永航運字號的掌舵人李難先輕捻鬍鬚,笑着說道。
「李先生謬讚了。家父素好書法,少時被逼着學過幾年。自家人知自家事,我這字僅僅形似罷了,顏魯公的神韻卻沒學到。慚愧,平日裏公文往來都用鋼筆了,用毛筆之處甚少,說不定哪天就荒廢了。」說話的人是謝言非,陸軍少校軍銜,曾經的陸軍元老謝漢三之孫,目前擔任駐順國軍官顧問團團長,同時也負責兩國聯絡、協商事務。
順國與東國的軍事交流,在停滯數年之後終於又重啟了,說起來其實挺不容易的。因為漢口地近前線,軍隊屯駐甚多,因此東岸人將此地選做陸軍軍官顧問團的駐地,就像海軍選擇馬當要塞作為落腳點一樣。
當然在長沙和南昌,東岸人也各派遣了一支人數在十人上下的分團。不過這是用作軍事教育的,與整訓部隊無關。漢口這邊才是大團,大概有三十多人的樣子,任務也很繁重。
軍事交流的恢復,基本上也意味着東、順兩國關係破除了最後一塊障礙,大體上回到了大順南征明朝之前的水平。當然無論是寧波還是長沙,其實心裏都清楚,裂痕既然已經出現,那麼就很難修復如初。如今大家貌似又好起來了,其實表面功夫居多,真情實意偏少,屬於湊合着過的感覺。
與政治方面相比,兩國間真正密切的,其實還是經濟。順國的農產品及半成品輕工製品,一直是東岸遠東諸藩所必需的,而遠東諸藩的軍工製品、化工製品、金屬器具乃至機床設備,又是順國所必需的,東、順兩國是典型的政冷經熱。
就比如眼前這位李難先。旗下擁有一支船隊的他已經被允許開通漢口—定海航線,雖然每三個月才允許一艘船靠港,但在長江中下游航運被台灣銀行牢牢把持的情況下,能做到這點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因為這意味着無盡的利潤。
李難先用來跑寧波航線的是一艘250噸級帆船,訂購自黑水造船廠,主要用來運輸棉紗、茶葉和糧食,有時候也會運輸藥材等其他商品。返程時主要採買產自黑水和登萊的金屬製品、馬匹和機器零部件,一來一回都大獲其利。
當然順國官方其實也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目前他們正在焦頭爛額地整頓國內經濟秩序,努力消除飛漲的物價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們尤其需要東岸人來採購他們的各種商品。因為只有這樣,商人才能賺到錢,朝廷才能收到足夠的稅,當年濫發的寶鈔和軍票的負面影響才會慢慢消除。
「李先生,我這人你可能還不太了解,說話不喜歡雲遮霧罩的,咱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在臉盆內洗了洗手之後,謝言非直截了當地說道:「北面滿清朝廷已經剿滅噶爾丹,根據我們的確切消息,他們明年很可能就會兵出嘉峪關,進攻吐魯番汗國舊地。對此,貴國是怎麼打算的?是按兵不動呢?還是全面北伐?又或者是出動部分兵馬,小規模北進?」
李難先聞言沉吟了一下,似乎在組織着語言。謝言非也不催他,就那麼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等着他回話。
「謝團長。」半晌後,李難先終於開口了,只聽他說道:「依據在下打探來的消息,中興皇帝應該是有意北伐的,朝中也有一些宿將支持北伐。不過呢,主和派勢力也很大,幾位德高望重的閣老都主張先解決經濟爛攤子,收服幾位割據一方的諸侯,然後再圖其他。對了,我聽聞了一個段子,也不知道真假,夏國公高勉之曾為了北伐之事與大學士徐翰在宮門外對罵,幾欲廝打起來,被天子喝止。以此觀之,朝中主和、主戰兩派的紛爭應是十分激烈,短時間內怕是分不出什麼勝負來,總之不好說啊。」
夏國公高勉之事高一功後人。自從高氏將前營軍政大權交還給朝廷之後,高家就一直頗受優容,在朝中的地位十分穩固,是武將勛貴集團的擎天大柱。徐翰則是大順第一次開科時考中的進士,雖然文章水平可能沒多高,但人情練達,處事精明,本身又是兩朝老臣,多年下來在朝堂中的勢力也不可小覷。
這兩人,其實都是朝中兩派的代言人,他們吵起來,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朝中意見不一,非得皇帝李來亨親自做決定不可。但李來亨已經年老,是否還有當年的雄心壯志北伐,說起來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