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俄會談
更新:09-02 18:22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1688年6月中旬,倫敦鐵公館,華夏東岸共和國駐倫敦大使蔡振國剛剛送走了英國國會議員坦普爾爵士。
坦普爾這個人比較有意思。年輕時候擔任過駐海牙使節,精通英語、法語、荷蘭語,出版過以上三種語言的書籍,對法律、貿易和外交有着極為獨到的見解。更難得的事,此人既與已故國王查理二世關係不錯,同時也和國會的開明貴族、商人議員們打成一片(或者說他本來就是騎士家庭出身,中年發家致富,天然就是國會一系的人),是王室和國會之間天然的潤滑劑,因此即便他現在已經垂垂老矣,但依然時不時地出力奔走,為英格蘭的利益服務。
坦普爾這個老頭子今天來到鐵公館,是為了和東岸人商談有關出口蒸汽機的事情。坦普爾爵士秉持着國王的旨意,同時也有議會諸人在背後撐腰在引進先進技術一事上,王室和國會倒是難得地統一的正式向華夏東岸共和國提出請求,進口從7.5馬力到300馬力不等的各型總計十多款蒸汽機(附帶傳動系統)。為此,他們願意在東岸國內銷售價的基礎上上浮50%來採購,同時也會給予前來安裝調試的工程師以高額僱傭費用,國內部分商品的市場也會進一步對東岸開放。
蔡振國聽到英國人這個要求時覺得有些驚訝,同時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些年歐陸局勢不穩,很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外逃,尤其是來自聯合省、法蘭西的新教徒,這些人多是商人、手藝人、學者及銀行家,逃去英國後給英格蘭的社會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這個本就是歐洲工廠的國家生產力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生產出來的各類商品行銷北海、波羅的海及部分地中海區域,國家上升的勢頭非常明顯。
毫無疑問,在使用新的生產制度、引進新的生產線方面,英格蘭是走在了歐洲的前列,這是由他們國家的性質和高度工業化的特徵(相對的)所決定的,一點不奇怪。所以,在看到東岸出口了法國一大批蒸汽機及附屬設備後,英國人也心動了,想照葫蘆畫瓢,從東岸人這裏也引進一批蒸汽機設備,一方面可以提升國家整體的工業水平,同時也可以對他們國家蒸汽機的研發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不過,蔡振國也了解到,英國人想要進口的蒸汽機型號,又與法國的頗為不同,總體而言更先進,質量也更好。想當年,東岸人決定對法國出口蒸汽機設備以換取市場時,還是頗費了一番手腳的,原因就是那些設備在東岸本土都屬於即將淘汰或已經淘汰的設備,整體性能非常落後。蔡振國也和國內通過信,得知當初是黑山工業公司承攬下了這個項目,為此他們啟用了一條已經廢棄即將拆除的老式蒸汽機生產車間,調了一大幫子學徒工,在幾個老師傅的帶領下生產這些蒸汽機及附帶的一些機械設備。
也就是說,出口到法國的這些設備,屬於東岸國內早就停產的老舊型號,比起現在英格蘭最先進的蒸汽機也強不到哪去,一個水平線上的。而且,製造這些蒸汽機的也主要以廉價的鐵為主,鋼都用得不多,由此可見東岸人在技術擴散這件事上小心翼翼地態度駐廠的那些梅毒病人統計調查局的官員就是明證。
與出口至法國的設備相比,這次英國人的胃口可着實不小,因為其要求的大部分都是如今東岸正在使用的蒸汽機設備。雖然型號也算不上多先進,很多都是五十年代研製的,目前之所以仍在用是因為更換也需要成本的,但不管怎樣,這些蒸汽機都是此時英國無法生產的,或者生產出來成本高昂只能當做玩具的,所以蔡振國才對英國人的胃口感到驚訝。
同時,他也對英國人的雄心感到警惕,覺得這個國家的進取心有些過強了,這不太好。蔡大使已經收到大使館情報負責人遞交上來的情報,得知英國人正在樸茨茅夫和利物浦兩地試驗船用蒸汽機推進系統。他們不知道從哪弄來來一具東岸人製造的船用螺旋槳推進系統(或許是從東岸人某艘退役或沉沒的船隻上獲得的),然後對其進行研究仿製,打算將其與蒸汽機聯繫起來,製造出自己的船用蒸汽推進系統。
客觀地說,無論是英格蘭人還是荷蘭人,抑或是法國人,都有着很強的獲得東岸人那種機帆船技術的心思。區別只在於法國人目前所處的技術層級還比較低,東岸已經淘汰的蒸汽機設備就足以滿足其需要,但英國人在這方面堅持投入多年,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因此目光自然不一樣,盯上了那些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