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百章 輪船與鬚鯨港
更新:09-02 18:23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1689年2月15日,南錐高緯度地區已經漸漸有了一絲涼意了。但在黃羊港的碼頭上,一群穿着黑山工業公司制服的工人仍在熱火朝天地努力工作,他們這是在為一艘躺在濕船塢內的中型船舶進行着最後的收尾。
這艘船噸位大概在六百噸上下,是曾經名噪一時的全蒸汽動力船「定軍山」號的改進型,名曰「海鷗」號,黑山工業公司旗下的雪峰湖造船廠製造。當然因為雪峰湖及黃羊河的限制,這條船的動力系統及部分內部裝備是在雪峰湖製造,但船殼卻是在黃羊河口隸屬於該公司的一家分廠內完工。
「海鷗」號是由南海班輪公司訂造的。他們一口氣訂造了四艘同型船隻,分別是「海鷗」號、「海燕」號、「信天翁」號和「海雀」號。其中第一艘「海鷗」號已經接近交付,後面三艘還在緊張的製造之中,但估計也會在年內陸續交付。
也就是說,今年南海班輪公司就將擁有一支噸位為2400噸的全蒸汽動力遠洋運輸船隊。這支船隊將在本土青島港與南非大圓港之間形成固定航線,每三個月發一個班次,無視洋流、風向,在惡劣天氣中也有較強的生存能力,為本土與南非之間的交流做出貢獻。
南海集團(南海班輪公司的唯一股東)的高層已經決定,如果在明年(1690年)的正式商業航行較為成功的話,公司將在明年年底追加撥款採購八艘此型船隻,組成一支規模更大的船隊,加速本土與南非之間的物資、人員和信息的交流速度。
他們樂觀地預計,在這12艘船總計7200噸的運輸噸位加入之後,南非與本土之間的航運市場將會迎來一番徹底的洗牌。從今往後,那些老舊的風帆船、機帆船將會迎來一段痛苦的掙扎期,他們除了降低價格這種競爭手段之外,幾乎沒別的途徑了。而考慮到水手們冒風險出海航行本就是為了追求高收入,因此這種降價手段其實也不是很好使,空間不大。因此,如果未來他們不是自己運輸商品出海去做生意,而是單純地幫人運貨的話,大概是生存不下去的,只能轉行或去別的地方做生意。
當然這也不是說風帆船、機帆船就要徹底從東岸淘汰了。事實上,新事物從出現到發展壯大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這種全蒸汽動力船隻目前只有黑山工業公司一家能造,產能有限,價格並不便宜,短期內推廣普及並不現實。
更別說,風帆船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大海上無窮無盡的風力,這可比燒煤的蒸汽動力船隻要便宜多了。機帆船也是如此,他們的蒸汽推進系統功率較小,且大部分時間是關閉的,利用洋流和風力航行,只在進出港或無法藉助風力時,才短暫地開動蒸汽機進行航行,因此大部分時候可以將他們視為風帆船,航行成本較低。
後世的時候,都到了20世紀初了,德國人還建造了滿載排水量過萬噸的鋼製風帆船「大普魯士」號。這種超大型五桅風帆船在缺乏煤炭補給的遠洋航線中優勢十分明顯,續航力堪稱無限,從漢堡到智利運硝石最快只要57天,航速最高20節,平均跑15節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是讓人驚掉了下巴。
由此可見,風帆船、機帆船還是有其市場的,不會很快淘汰。尤其是在新材料、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後,飛剪式縱帆船還大有用武之地。南海運輸公司、東非運輸公司及移民部旗下那龐大的風帆運輸船隊仍將繼續服役,直至被公司採購的新式蒸汽輪船所取代。而這些被淘汰下來的舊船,註定也不會就此進入墳場,事實上它們最大的可能,還是被公開拍賣,進入私人冒險者、海貿商人的囊中,繼續發揮餘熱,直到徹底損壞為止。
但不管怎樣,全蒸汽動力的輪船取代風帆船乃至機帆船已是大勢所趨,並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即便風帆船和機帆船仍然會繼續掙扎一段時間,但也無法改變大勢,蒸汽輪船代表着未來,這一點毋庸置疑。相信等南海運輸公司的蒸汽輪船隊成功運營個一兩年後,這種船隻的製造技術也已經擴散到其他幾個國營船廠了,能夠建造的企業會變得更多,東岸的遠洋運輸業也將慢慢進入輪船時代。
2月28日,「海鷗」號蒸汽輪船完工最後的掃尾工作,被南海運輸公司派來的代表接收。部分船廠技術人員和南海運輸公司的船員們一起登上了甲板,打算隨船南下,經興南港、鬚鯨港再返回,完成一次海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