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太平洋(四)
更新:09-02 18:17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海上出人意料地起了大霧,這讓「火地島」號的船長立刻下令減速,如果要不是領航的那艘腰明輪小汽船仍在往前帶路的話,搞不好謹慎的船長就要下令拋錨停航了,畢竟在這個寒冷的時節船隻一旦觸礁就將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不過好在他們已經過了瓜福口海峽(瓜福島與蒙氏港之間的水道),離奇洛埃島南端已是不遠,再加上帶路的明輪船船長對這片海域熟得不能再熟,因此整支船隊最終仍然決定繼續前行。
10月4日,大霧終於散去。立在「火地島」號前甲板上的劉建國看到了遠方一座不知名火山山口噴發出的大股濃煙,這令他有些憂心。那是一座完全被積雪覆蓋的山峰,約有兩千多米高,景色壯觀而美麗,但卻足以令人揪心——智利擁有着世界上僅次於印尼的第二大火山群,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此時船隊駛入了科爾科瓦海灣的南段,迎面一艘蒸汽捕鯨船與眾人擦肩而過,這艘船上掛着正在晾曬的大塊鯨皮,看樣子他們前些時日在這條平靜的海灣內捕獲了一條個頭不小的藍鯨。南鐵公司近些年逐漸搞起的捕鯨事業,看起來發展得還不錯。
當晚,船隊駛抵觀海港外海,並於此拋錨過夜。第二天,海面上突然起了非常大的風,天空也有些陰雲密佈的,似乎要下雪,這令大家都有些無奈。奇洛埃島附近就這樣,如果能有連續一個星期的晴天那麼你就該燒高香了,因為這實在太難得了。這裏就像英國。緯度不低。氣溫不高。降水不少,着實有些惱人。
幾艘小火輪勇敢地穿過波濤洶湧的海區,然後一頭鑽入了位於左觀海島與中觀海島之間的海峽——左觀海島、中觀海島、右觀海島,分別是克利翁小城外海的凱林島(islacailin)等三島,農業條件不錯——然後駛進了風平浪靜的港灣內。
「火地島」號上的眾人看見後,也忙不迭地跟在他們後面,同時汽笛大鳴,以防水道轉角處有不明情況的漁船闖出來。就這樣。在半個小時後,「火地島」號全蒸汽動力船隻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停靠在了觀海港唯一一個深水碼頭區。至此,船上的諸人也終於可以下船來透一口氣了。
島上的居民們此時正在手忙腳亂地收着晾在戶外的鹹魚——難得之前有幾天陽光燦爛的晴朗日子,不抓緊晾曬魚乾可惜了——已在此定居兩年的第一批拓荒居民們此刻基本都已經站住了腳,他們以種植小麥、土豆等農作物為生,同時也飼養着不少牛、羊、豬甚至馬匹。而在農閒時分,許多人也會出海打漁然後回來醃製、晾曬,作為自己過冬的食物儲備之一;有時候也會出售給外人,以換取一些現金收入。其日子倒也過得還算不錯——至少這些原在大明一文不名的衛所軍士們覺得現在的日子似處於天堂之中,這就足夠了。
劉建國決定在碼頭邊一個簡陋的茶棚下歇歇腳。與此同時,「火地島」號上的移民也正在民兵和警察的組織下,挨個從甲板下到碼頭上。他們非常安靜、溫和,目光也沒有什麼不滿或桀驁,就這樣在警察和民兵的護衛下,跑到了指定的地點——一片枯黃的草地上——坐了下來,同時打開自己的包裹,從中取出乾糧和飲水食用了起來。警察們已經向其透露,觀海港並不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他們未來的家園在密山鄉,需要從觀海港一路向北徒步數十公里才能抵達,因此許多人都在抓緊時間進食,以給自己補充體力。
這條路當年就是劉建國、王大力、徐剛三人領銜的探險隊走過並標註的——當然了,在他們之前,其實這條道路早就被給伐木場送補給的觀海港居民們趟出來了——現在時隔兩年,經過兩個定居點三四千名居民的共同努力,現在這裏已經粗粗興建起了一條簡易的砂土路,已經可以通行馬隊或騾幫了,這對於兩地間的交流來說至關重要。
觀海港的城區不大,至今還沒有圍牆。居民們散居其間,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都種着菜,幾個髒兮兮的小孩正在地上搓着光禿禿的驢糞蛋,並相互玩鬧着;大人們看到穿着黑色制服的人就低着頭避到一邊,在他們認知中,這都是衙門裏辦事的人,有些歐洲移民甚至會謙恭地彎下腰脫帽敬禮。
鄉政府就設在離碼頭不遠的地方。此時似乎正在召開一場會議,事關本地開春後的水利設施修建,鄉政府的官員們拼了幾張大桌子,然後都圍坐在一起商討工作,桌子外面是一圈低矮的籬笆,居民們如果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