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四十九章:歡迎來到新時代(四)
更新:08-06 11:21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擁有足夠的箭矢和意志堅定的長矛兵,也只是有能夠防禦的手段,不會再像以前遭遇漢軍騎兵時連抵抗的方法都沒有,」余樊君真的不想潑冷水,但是他害怕田廣不知輕重釀下大禍:「有了防禦的手段,可是步軍在遭遇騎兵時,對騎兵的高速機動性依然是無解。」
無論是在騎兵新興崛起的年代,還是在騎兵坐穩路上霸主兵種的時代,步兵打得贏騎兵但是無法擴大戰果就一直是個無解的難題。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兩宋時期宋軍對項黨人和契丹人的交戰,每次都是宋軍戰勝了這兩幫人,但是作為失敗一方的項黨和契丹戰敗後撤,宋軍兩條腿追不上四條腿,以至於雖然打贏了但是戰果總會不怎麼樣的結局。
步軍對上騎兵,步軍損失慘重從來都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特別是在運動中的交戰更是這樣。
田廣一再的試~~~.~~探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和代價,齊軍運動中遭遇漢軍騎兵的突然襲擊,很多次都是來不及結陣就被殺散,被形成掩殺之勢後經常就是一路的屍橫遍野。
丟了近萬部隊的齊軍試探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兩面性的極致,要麼就是丟出數量足夠的斥候被清理乾淨,在得不到斥候有效的情報下被突然襲擊;要麼就是烏龜一般地形成自保陣形在移動,一天能走上十五里就算是速度不錯了。
軍中斥候非精銳不可,往往也不是什麼精銳都能夠勝任斥候的角色,步軍對步軍的斥候灑出範圍一般也就是十五里左右,而步軍在對上騎軍的時候十五里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警戒範圍。齊軍是接二連三吃過虧才明白對於騎軍來說,十五里也就是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就能抵達,往往是己方斥候回來稟告的同時敵軍騎兵也尾隨過來了,壓根就沒有給步軍多少時間用來結陣。
斥候灑的範圍遠一些?齊軍當然有這麼幹,可是面臨的情勢更加悲慘。灑出去的斥候基本就是個失蹤的下場,完全失去眼睛之後乾脆就連個發出警報的人都沒有了。
田廣所說騎兵不足為慮,那是建立在步軍用龜速的速度移動的情況下。
一支步軍以結陣的姿態在行軍,對於精銳部隊來說或許並不是太困難,例如秦軍中的精銳和習慣結陣行軍姿態的漢軍一天行走個二十五里以上是常態,但是但是對於大多為新兵的田廣兵團來說一天能走十五里已經能算是超常發揮。
普通狀態下的步軍在春秋時期一天是走一舍(三十里),到了戰國時期步軍每天行走四十里到五十里變成了基本姿態,十五里啊……說實話,不是龜速是什麼?再則齊軍也不是每支試探部隊都能達到這般速度,更多的是潰散和被消滅。余樊君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開心的。
「有應對方案遠比一籌莫展要好。」田廣如此說。
作為齊國的核心,田廣何嘗不知道因為遭遇漢國不同模式的戰爭齊國全面陷入被動?但是總不能因為被動就坐下等死吧?作為一軍的統帥,哪怕是應對方式不怎麼樣,他總是要表現出美好的一面,不然連統帥一直擺着一個愁眉苦臉的模樣,豈不是要更沉重的打擊士氣?
田廣這邊還能有城池作為依託在尋找步軍對付騎兵的方法,齊國東海郡的南部區域卻是一片哀嚎之聲。
徐志從泗水北部穿插行軍之前,漢國的第三混編軍團分別從九江郡的東城向和會稽郡的丹徒向東海郡發動攻勢。…
第三混編軍團的總編制是戰兵五萬,隨同的輔兵卻是達到了十萬。他們進攻的兩路。一路的目標是盱台,另一路是廣陵。
所謂的混編軍團當然就是各類兵種都有,不過騎兵的編制最多也就是二個曲作為遊騎兵和斥候存在,其餘皆為步軍和器械部隊。
盱台和廣陵都不是什麼堅城。漢軍又先是大規模集中往泗水郡相縣,齊國大部分注意力都被集中往那個方向,第三混編軍團從調動到集結,又從集結到突然發動襲擊。整個過程也就是十來天的時間。
十來天在有電台的年代或許能夠快速傳遞消息,但是在依靠腿走路傳遞的時代十來天也就是某某誰得到消息跑着去稟告,結果這個人剛剛抵達某個位置敵軍在後面也跟來了。
東海郡各縣的守軍是不是有事先得到關於漢軍來襲的情報不清楚。但是漢軍第三混編軍團兵逼城下的時候,盱台連城門都來不及關就被漢軍先驅騎兵闖門殺了進去,後續的漢軍還沒到來,二千守城的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