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六十七章:局部(下)
更新:08-06 11:22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漢軍第二混編軍團是在二十七天之前與當前敵軍面對面,普一開始是敵軍發動全線的進攻,不過卻被早有準備的漢軍在敵軍還沒有形成全面攻勢的時候就瓦解掉。
對付騎兵的原始方法之一嘛,事先在地面上挖出能陷住馬蹄的孔,或者是拋撒茫茫多的蒺藜刺,這些事情對於漢軍來說是已經模擬過無數次的演習。
那次的交戰過程說起來有點枯燥,最先衝鋒而上的東胡騎兵在中途詭異地發生了座下戰馬跑着跑着突然向前摔去的狀況,每一匹向前摔去的戰馬都是因為踩中了漢軍挖出來小圓洞。
東胡騎兵衝到一半就自行停止了下來,他們是下馬之後才發現衝鋒的道路上佈滿了孔洞,結果就是驅馬向漢軍衝鋒的攻勢沒開始就被迫停止。
換成步軍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們先是遭遇了蒺藜刺,不知道多少士卒腳底中招總算是穿過滿是孔洞和蒺藜刺的地帶,沒來得及歡呼卻又是被寬四米深三米且低下插滿了尖銳木樁的壕溝阻礙了去路。而這還沒算完,一些倒霉蛋被後面的袍澤來不及收住沖勢給推了下去,沒發出什麼慘叫就已經命喪當場,那些沒掉下去的士卒也沒什麼可慶幸的,他們遭遇的是早就嚴陣以待的漢軍弓弩手沒完沒了的射箭。
壕溝在戰爭歷史上從來都不缺,利用壕溝來進行防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在被廣泛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塹壕戰被利用到極致。
漢軍設置的壕溝沒有多麼複雜,不過是按照弓矢的射程佈置三條,再配以障礙物等等進行阻礙。氣勢洶洶而來的同盟軍「腦門挨了一棍子」有些懵,那股氣勢也就泄掉。
同盟軍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也在填滿孔洞和清理蒺藜刺的時候付出一萬多人的傷亡代價才算是有了一條可以進攻的路線。
不過說實話,來時的氣勢早就蕩然無存了,概因填那些孔洞會被漢軍弓弩手射殺。撿蒺藜也會被漢軍弓弩手射殺,除此之外還要在扛着土袋去填壕溝的時候被射殺。
不斷不斷的被動和麻煩干擾下,齊軍倒是因為國家形式不利還保存一定的士氣,燕軍、東胡和陳勝這邊的情況在很多時候都是屬於那種應付式的模樣。
今天是第二十七天,以一個不滿編軍團由七萬輔兵協同着就擋住將近三十萬敵軍快一個月,這個月以來敵軍也沒有組織起一場像模像樣的攻勢。作為這場局部戰爭的指揮官,也就是漢軍第二混編軍團的軍團長何懌,他實在想不出漢國有會什麼理由不會奪取天下。
很明擺的事實,已經打了三四年的秦、齊、燕、趙一看就是筋疲力盡了,哪怕是復國之後有什麼精銳部隊。估計也是大多損耗在互相征戰的戰場上。
看看齊國四處拉來的幫手,匈奴那邊漢軍還沒有遭遇過,可是遭遇到的東胡和陳勝軍……何懌說句非常真實的感受,那就是一個存在感不強,另一批則純粹就是烏合之眾。
轟隆的馬蹄聲正在接近,若是漢軍本身沒有騎軍,是那種首次遭遇上萬騎兵的軍隊,遭遇這樣的場面或許是會發慌。可是呢。漢軍要是軍團建制,又有哪一支沒有和騎軍進行過演習?他們對這樣的場面早就司空見慣,也從不斷的演習中發現不少應付的措施。
「總算用得上我們了!」曹參回頭看一眼後方。對着旁邊的袍澤說:「讓床弩準備,一旦敵軍騎兵進入射程,第一序列立即發射!」…
曹參的後方是列成排的床弩,總數量絕對不會少於二百副,其中三射床弩佔了多數。
指揮第一序列床弩的一名軍侯,他親自操作床弩射出三根特別漆成黑色的粗大弩箭。一陣弦聲響動之後,三根弩箭離開滑槽被發射出去。
那是在進行校射。也就是最前列的床弩預測最遠射擊距離,然後最後列的床弩也發射弩箭探測可及範圍。
其實漢軍的弓弩部隊和器械部隊的軍官們都有經過培訓。說的不是戰前校射,是一種在紙面上畫出格子,然後標定序號,事先與各支番號的遠程部隊約定好覆蓋範圍。這一套在現代被運用於火炮諸元設定的知識當然是出自呂哲的手筆,他現在拿出這麼一套知識來對弓弩手的作用不大,畢竟弓弩手的射程也就是那麼回事。同時,諸元設定對於器械部隊的幫助也幾乎是沒有,這裏有一個很現實的因素,那就是床弩壓根就不存在準頭……
鳥瞰整個大戰場,漢軍是位於南面,他們構築的方面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