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五十六章:不幸中的幸運
更新:08-06 11:2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胡人正在試圖向中亞區域進行突圍,西方有一些族群因為戰火的關係正在向中亞區域遷移。出塞的軍隊目前所擁有的騎兵數量不足,後勤線的制約也產生器械不足的現象,他們一致認為沒有把握髮動與胡人的決戰。」
「那些從西方遷移過來的族群很多?」
「初步判斷,湧入西域區域的族群不少於四十五個。那些族群的人口從數百到數萬,個別的族群人數可能超過十萬。這些族群的發展程度也都不相同,有些是處在類似於百越茹毛飲血的階段,有些則是有完善的文明制度,他們的科技發展層次也難以進行判斷,不過初步的偵察是沒有擁有鐵器的青銅時代。」
「冒頓正在與那些新的異族接觸,試圖形成一個抗衡我們的聯盟?」
「是的,冒頓正在與新出現的異族接觸。前線傳來的情報上顯示,已經有兩個新出現的異族被冒頓說服。」
會有那樣的情報是因為冒頓的隊伍中出現了華夏族群從未見過的東西,那些東西可以是服裝,也能是出現在人的頭髮,甚至是能從紋身上進行區別。
對了,現在整個世界的很多族群都有紋身的習慣,越是落後和野蠻的族群紋身就越盛行。他們的紋身可以是本部落所崇拜的圖騰,也可以是當地比較兇猛或者狠毒的野獸和昆蟲,很多人相信紋身能夠帶來力量,其實是紋身在臉部使人變得猙獰,不但是起到阻嚇的作用也給自己壯膽。
比較喜歡紋身的是出自波斯裔和埃及裔,波斯是受到印度支那那片生活在叢林裏的族群影響,埃及裔則是受到了非洲大陸上原始部落的影響。另外,埃及人目前可不會自稱為阿拉伯人,埃及文明盛行的時候「阿拉伯」這個稱呼還沒有出現,還是需要到中葉世紀哈里發(既是蘇丹)制度橫掃中亞的時候,埃及人才開始自稱阿拉伯人,也只有波斯人拒絕成為一個「阿拉伯人」,因此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遭到新興阿拉伯集團的攻擊。
「幾個中郎將是什麼態度?」
「回王上,幾位中郎將請求來自您的指示。」
聽聞西邊遷移來很多族群,呂哲其實也是一種犯懵的姿態,特別是刺探到冒頓正試圖與那些新出現的異族進行溝通,他的內心裏不免出現兩極化的矛盾。
華夏在記載歷史的時候只會記錄本土發生的歷史事件,因為對「天下」之外的土地不感興趣(或者叫無視),史學家出現後的歷史記載上對於「域外」的記錄哪怕是有也只是三五筆的點綴作用,從來都沒有興趣去了解本身族群之外的任何一個民族,哪怕是對敵人也是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
華夏族群對於異族當然有藐視的資格,因為華夏族群從黃河源頭開始擴張之後,一個又一個異族在與華夏族群的交戰中不是臣服後被融合,就是被消滅得連一個族人都沒有剩下。後面又因為華夏的文明被儒家所把持,罷黜百家之後的儒家是一種唯我獨尊的姿態,對於「域外」能夠打得過的時候是一種藐視的態度,打不過儒家就乾脆學鴕鳥。這種現象也就造成整個華夏的歷史篇章除了面臨亡國或危機時才會突然「冒出」一個異族,其餘時間段歷史記載上的異族在官方上都是不存在的。
觀看整部華夏歷史,很喪氣地說是一部內戰史和亡國史,也就是因為儒家的出現才會有「朝代更替」的說法,無論是同族群的統治家族更替或是亡於異族手中都叫朝代變更。而這也是世界獨一份,在其它沒有儒家的文明中並不存在朝代更替的說法,所採用的都是使用「亡國」這個很明確的記錄。
對於外部環境的不了解影響到的不止是一代兩代人,是整個族群在繁衍期間的一個缺點,造成的是對危險沒有足夠的認知,無法產生預見的環境,其結果自然是「內王外聖」的政治觀點橫行。
在呂哲的記憶中,西域當然是一個族群複雜的區域,可是在西域生活的那些族群是「本地人」,又或者是從其它地方遷移而來,這一認知上是處在「空白」階段,他甚至都不太確定歷史進程是不是本來就該是目前這樣子。
因為對於事態發展的模糊,呂哲自然也就沒有產生對局勢的了解,那麼又怎麼去下達指示?
「出塞部隊目前的騎兵是十二萬,在數量上要遠遠少於南下的胡人。新出現的異族之中不缺乏遊牧民族,若是讓冒頓與那些異族聯合在一起,騎兵的數量差距會被拉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