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九百二十四章:超前,還是落後?
更新:12-28 12:19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勝可活,敗必死?
將近四千的胡人不是來自同一個部落,他們甚至都不是同一個族群。他們之中有來自峻稷山的匈奴人,有原本河套的戎人,更有不少連自己是哪族人都不知道的草原人。有些是近期被俘,有些已經被俘有一段時間,被俘虜越久的人身上的凶性越少,倒是剛剛被俘虜的一批人還有點雀雀欲試。
草原上的語音體系並不單一,就好像同一個華夏大地會有那麼多的方言一樣,實際上草原上的語言也分為很多種,很多人在呼喊着,他們在聚集同一語言體系的人。
國防軍驅使來馬車,車上裝的是繳獲來的兵器,大多是一些劍和長矛。這些青銅兵器本來就是胡人戰敗之後被收集起來,打算運回後方融掉,或是製造一些銅器,或是乾脆融了轉為銅幣,現在再給胡人自行挑選倒也是廢物利用了。
&配置弓和箭嗎?」
&人擅射,我們是要試驗火器兵,沒有弓和箭的胡人試驗不出什麼。」
&傷亡……」
&量不要太多,允許他們配置五百弓兵吧。」
&
國防軍再次驅趕來馬車,這一次馬車上放的是角弓和一些品質不同的箭。
胡人沒有冶煉技術,他們的箭,箭鏃一般都是骨質,要麼就乾脆是削尖了的木頭本身。說實話,胡人的箭對身穿甲冑的人殺傷力不怎麼樣,不像帝**那邊的箭鏃都是金屬結構,三棱的箭鏃本身也帶着破甲的功能。
火器兵這邊也在忙碌着,他們以五十人為一隊,在軍官的口令聲中不斷列隊,一個又一個橫向一排五十人的隊伍站得筆直。然後另一個五十人隊堆疊上去,形成一種前前後後五排,每排五十人的陣列線。
若是從高空向下鳥瞰,火器兵隊列之後形成的是一種一條條的橫向陣列,每個陣列有二百五十人,這二百五十人形成一個長形的軍陣。然後。一個又一個二百五十人形成的軍陣,他們又在大範圍排列成為一個扇形的大陣。
扇形的大陣中沒有看到火炮的身影,參戰的士卒只有三千五百名燧發槍兵,他們已經排列好陣型。
華夏軍隊列陣而戰的觀念早就已經深入骨髓,冷兵器時代結陣而戰充斥着每一場戰爭,他們會在不同的地形排列適應的陣勢,不管是進攻還是防禦都離不開陣型,可以說整個華夏的冷兵器戰爭史就是各種各樣軍陣的表演史。
縱觀任何一次有記載的戰爭,只要軍陣沒有崩潰。戰爭就不會分出勝負,軍陣最先崩潰的那一方則意味着戰敗。
華夏軍隊上至統軍大將,下至普通士卒,每一個人都知道軍陣存在的意義,他們的平時的操練中,操練最多的其實不是個人的搏殺技巧,是演練軍陣,依靠一次次的演練來形成軍陣的磨合度和配合度。
火器兵也是華夏的軍隊。出塞的一校火器兵是帝國現如今僅有的兩校中的其中一校。帝國現在有三百萬以上的大軍,配置火器的部隊卻是只有一萬人。出塞的一校等於是帝國火器兵的一半,儘管這一次是面對一批重新武裝起來的戰俘,可是他們仍然依照操練條例盡力做到最好。
&對俘虜又怎麼了?只要那些胡人重新拿起兵器,那他們就是敵人。殺死敵人是我們的天職,哪管他們是怎麼來的。」
&以,等一下注意聽口令。要是在這麼個場合還失誤,不用軍法處置,自己滾出火槍兵部隊!」
&們要做的就是盯死他們,聽取命令開槍殺死他們!」
好些軍侯在軍陣之中來回走動,他們在向士卒大聲喊話。可以是鼓勵,可以是威脅,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士卒服從、服從、再服從!
火器兵列陣完畢,本來應該被安排在左右兩翼的騎兵沒有加入,火器陣列中應該存在的近戰輔助兵種也沒有出現。
&對一群鬆散的戰俘,要是連這種程度的戰事都拿不下來……」余樊君其實覺得很沒有意思,低聲道:「不過是一場交差似得應付而已,估計國防軍那些人都覺得沒意義,只是需要做出個姿態讓人看。」
余樊君的意思是,帝國皇帝相當重視火器兵,國防軍的一些將校為了向皇帝交差才搞這麼一出。他認為這樣做完全就沒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將那些戰俘押回去,是殺掉還是充作奴隸也比這一場作秀來得有實際價值。
被安排作為火器兵對手的胡人已經武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