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八百九十三章:擺明了的階梯
更新:11-28 09:55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周王室勢微,各諸侯國逐漸不再遵從周天子號令,從春秋到戰國,想要變得強大或是不想被攻滅吞併迫使各個諸侯尋找途徑,在這種背景下兵家橫行,法家亦是尋找到能夠使自己崛起的舞台。
各個諸侯國想要圖強有也就有了變法的心思,他們尋找能夠幫助變法的人,先後走上了變法之路,先有齊國得管仲變法而強大,齊國變法圖強讓很多諸侯看到了光明的道路,而後轟轟烈烈開始了自己的圖強之路。
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鄒忌的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
有的諸侯國變法失敗,如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失敗,馬陵之戰後的韓國一蹶不振,使得原本可以向一流強國靠攏的韓國差點淪為三流小國,此後再無爭霸資格,甚至再也沒有能力參與大國競爭。
有的諸侯國變法成功,如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有了商鞅變法成功不但奪回了河西失地,也使得秦國打下的牢固的強國基礎,一百多年之內秦國從西北邊陲的一個弱國小國變成有一統天下實力,最終也真的一統天下的大國強國。
法家有一段輝煌期,亦是有一段鼎盛期。輝煌期是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次序混亂需要法家的法度,於列國任職的法家門徒多不勝數。鼎盛期是在商鞅變法成功的秦國土地上,那時候不但秦國遍地是法家門徒,連帶看到秦國因為變法圖強的列國的土地上法家門徒也深受重視。
若說春秋戰國什麼人最受各國的國君喜愛,那麼只有兩類人,其一是兵家門徒,其二就是法家門徒。戰亂不斷的背景下,兵家不可或缺,失了兵家誰來領兵作戰,國家怎麼擴張或是自保?想要國家變強需要次序穩定只能依靠法家,穩定社會次序的同時法家也能夠尋找到讓國家變強的辦法。
秦國疆域之內法皆是家門徒。各個家族的子弟優先選擇也是學法,再來便是兵家門徒的活躍,因此秦國境內的家族通常都能看到一種現象,族內子弟經常都是兵家和法家兩者兼學。
徐匯是家族子弟。他成長的背景就是法家和兵家盛行的年代,相對起想要學知識卻無門的平民,家族子弟有更優厚的環境,兩者兼學下他更偏好法家。
法家更趨於「有一說一」的那種思想,也就是凡事制定一個規則。按照那個規則來遵循,因此法家門徒很多時候都是性格單一,乃至於可以說法家門徒一個個都是一根筋的傢伙。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些法家門徒或許懂得變通,徐匯恰恰就是那種不懂變通的人,因為性格使然哪怕他背後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家族,可是因為道路選擇的錯誤使得仕途並不順利。他的性格和所學應該進入文官的官場,偏偏徐岩為他所選的是軍隊。
徐岩為自己的嫡長子選擇軍隊的發展,是徐岩沒有觀察出徐匯的性格嗎?其實不是,是社會環境更需要家族子弟在軍隊中發展。
「兄長。一月後學院要針對軍法官進行培訓,不知道兄長可要報名?」
「父親……恐怕不會同意。父親希望的是我能夠成為一個帶兵打仗的人,軍中的軍法官是維持軍隊法度,立功途徑上太過狹隘。父親希望我還是盡力爭取一下,實在不行再另擇它途。」
「這樣啊?」
徐陽無法評論自己的族長,他甚至能夠了解徐岩心裏的迫切。
帝國是在一片空白中建立起來,不像是舊有列國有那麼多的歷史沉澱和包袱。一個新的帝國必然會產生新的權貴,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國家的權貴相對容易?無非就是那個國家剛剛建立之初的時候。
徐氏一族做出選擇的時間做的太遲了,他們像是很多老牌家族那樣,沒有能及早地判斷出呂哲能夠崛起。也沒有想到呂哲崛起的速度會那麼迅猛,錯過了成了新帝國最有權勢的那一批的大好時機。那麼他們想要後來居上,所要付出的努力也必然是要更多,也是要懂得看清事勢抓住機會。
帝國未來數十年內軍方依然是重中之重。這一點其實是很清晰的事情,因此不但徐岩極力想要讓家族子弟在軍中有所發展,任何一個家族都是削尖了腦袋想要在軍中有一方容身之地,讓家族子弟在軍中發展也就成了最直接的策略。
很多時候是因為有需要才會有選擇,迫切需要的時候哪怕明知道人選不是那麼恰當也總該是要極力的拼搏和爭取。徐岩知道徐匯或許不行還是極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