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心亂了
更新:04-20 02:0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呂哲與叔孫通探討過三省六部在帝國的可行性和適應性,叔孫通知道了這件事情,那麼差不多等於該知道的人都會知道。
儒家學派的士子從來都是大嘴巴,任何一個時代里的儒生從來都不知道保密為何物,那是儒家學派里的思想根本就沒有任何與「保密」有關的字眼。
叔孫通對三省六部的理念非常感興趣,他的感官里這與三皇五帝時期的共治有點像,至於三省六部怎麼會與三皇五帝時期的行政體系相似,呂哲表示有點雲裏霧裏。
儒家學派的士子真的都是大嘴巴,他們知道某一件事情,只要是有心想要得知,某個人邀請知情者進行一場宴會一頓酒就能將底子掏個乾乾淨淨。
皇帝有新想法,那個想法極為可能改變帝國的官場,事情關乎到自身利益之後,由不得一些人不重視。
張良笑容里的苦澀是因為什麼?還不是屬於丞相的權力被三分,一旦帝國將行政體系改為三省六部,執政府或許會繼續存在,但是「執政」這一官職必定會取消,沒有了執政這個職位,他的很多理念可就沒有辦法執行了。
苦澀的同時,張良內心裏也是有些許的歡喜,他與許多人一致認為應當壓制軍方,一旦行政體系真的改革,太尉署和將軍府將會改制為兵部,與兵部行政地位持平的將會有五個部門,六部之上還有三省。那將會形成文官成為帝國拔尖官員的體系,不再是軍方一家獨大的局面。
很多人所沒有想到的是,呂哲僅僅是提個想法就自己熄滅了改制為三省六部的念頭。他要的是不斷地開拓。一旦軍方的地位下降,文官開始抬頭,那也就意味着國家將會為文官所掌握。
自古以來文官就不是一群適合開拓的群體,他們的定位是治理地方。縱觀任何史書,任何一次國家向外擴張都不是由文官集團來進行,文官集團是最希望安定的一群人,安定意味着平靜。那麼擴張從何談起?
文官抬頭會導致什麼現象呂哲稍微想想就會覺得可怕,文官集團沒有開疆拓土的雄心,他們更多的心力是用在鬥爭上面。
沒錯。就是鬥爭,因為文官這個群體從來都是善於鬥爭的集體,沒有敵人的時候是文官與武官的鬥爭,武官招架不住之後就會演變成為文官與文官內部的鬥爭。文官將會按照自己的理念自行分化成為黨派。黨爭的序幕也就拉開了。
&以……父皇還沒有想好怎麼完善體制嗎?」呂議是滿臉的糾結啊。他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老爹,說道:「孩兒覺得現在的制度是有問題,但是與之更可怕的體制相比起來,目前的體制並沒有失去活力。」
呂議的意思是,既然已經確定永無休止地擴張,保持軍方集團的優越性就不能改變,已經在執行的體制是有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是不致命。
&官……文官啊!」呂哲看了一眼不遠處看上去聊得比較歡樂。實際上卻是人人會時不時將目光飄過來的人。他問呂議:「監國期間,留守帝都的官員。哪個群體找你最勤快?」
呂議靦腆地笑了笑,說道:「儒生最喜歡找孩兒。」
所以說啊,文人喜歡分派別,帝國是建立在上古先秦剛剛結束的時代,這是一個百家依然活躍的時代,幾乎是一家就有「一家之言」,最喜歡傍上統治者兜售治國理念的學派唯儒家和法家。
&實現在的儒家思想有糟糠,但也有菁華。」呂哲之前是按照後世的眼光在看儒家,真正的去了解儒家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說:「儒家是一個很可怕的學派,他們從不固步自封,一有機會就會吸收掉其它學派的優點,進行一種學術和思想上的進化。」
這個倒是呂哲有些認知上的錯誤,其實是在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各家學派全部隱匿在儒家學派中,有的是成功地披上了一層儒家的外衣,更多沒有披上儒家外衣的學派則是消亡,一些沒有消亡的學派嘛……呵呵,無限被儒家貶低和侮辱是常態,如「工」和>
呂議眨了眨眼睛似乎沒有聽懂呂哲在說什麼。但是他真的沒有聽懂嗎?
儒家能夠在最後成為主流必然是有理由,百家的消亡也並不存在無辜。儒家奮力至上的時候,百家也不知道是發覺還是沒有,百家之中原本屬於統治地位的黃老學派有反擊幾下,其餘學派什麼動作都沒有,儒家傍上了統治者終結了黃老學派的統治地位,其餘百家依然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