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81 危機初現

更新:09-03 12:48 作者:馬口鐵 分類:軍事小說

    列寧之所以拒絕斯大林的提議,那是有原因的,雖然李曉峰成功的解決了莫斯科反對派的問題,但是這麼搞多少有一點上不得台面,用一次就已經夠那啥的了。再多用幾次完全有可能徹底的激怒布哈林。

    列寧並不打算激怒布哈林,因為哪怕布哈林在對德問題上的立場跟他完全不一致,一直在跟他唱反調,但是,這畢竟還只是黨內的分歧,就算很有些不愉快,布哈林也沒有打算分裂黨,甚至還拒絕了社會革命黨左派要求聯合起來推翻列寧重組新的聯合政府的決議。從本質上說布哈林的行動還算是克制,也算是儘可能的顧全大局。

    而如果按照斯大林的意思,學着某仙人的搞法,將黨內的反對派們統統送去脫產學習,這絕對會激化矛盾,讓布哈林做出最壞的選擇。

    列寧並不打算逼着布哈林狗急跳牆,雖然大體上已經談妥了條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和平就會馬上降臨在俄羅斯的大地上。他清楚的認識到,協約國集團是不可能輕易的讓俄國從世界大戰的泥團里脫身的。當協約正式生效的那一天,很有可能就是俄國內戰爆發的那一天。

    列寧的這種判斷是有事實根據的,在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不管是協約國集團還是同盟國集團,都不約而同的做好了干涉俄國革命的準備。

    1917年11月,協約國軍代表同俄國西南方面軍和羅馬尼亞方面軍指揮部的軍代表在雅西開會,制定了使用駐比薩拉比亞的羅馬尼亞軍隊、捷克斯洛伐克軍以及烏克蘭中央拉達的軍隊在南方作戰的計劃。

    11月27日英、法、意三國政府首腦會議,作出了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義份子的決定。12月22日,在巴黎召開的協約國代表會議決定同烏克蘭、哥薩克各州、西伯利亞、高加索和芬蘭等地的反革命政府保持聯繫,12月23日英法兩國就各自軍隊將來在俄國領土上作戰的地區問題簽定了協定。協約國在策劃武裝干涉時,不僅打算把俄國革命鎮壓下去,而且還要肢解俄國,將俄國變為殖民地。


    這還是協約國集團。實際上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一樣也不是什麼好鳥,德國人一面跟蘇維埃政權進行和平談判,另一面也積極的從事着干涉活動,在臨近戰線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他們的猛烈進攻直接摧毀了三國在十月革命之後誕生的蘇維埃政權,扶植起了新的資產階級傀儡政權。而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德國人更是借中央拉達的手。煽動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獨立。

    總而言之,蘇維埃和布爾什維克的所面臨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一個不留神,原本的沙俄帝國就會全面崩潰,俄國將被列強肢解成為幾十個互相敵視的小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列寧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團結黨內的一切力量。如果布爾什維克本身都分裂了,那麼還談什麼保衛十月革命的果實?

    不過斯大林對此還是有不同意見的:「列寧同志,保持黨的統一和團結固然很重要,但是以布哈林同志為首的反對派始終在反對中央的既定政策,一直在給我們製造麻煩。短時間內根本就看不到他們轉變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們留在黨內,也無法跟我們形成合力。反而始終在拖後腿……」

    頓了頓,斯大林很嚴肅地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團結和包容他們沒有任何意義,我認為……」

    列寧打斷了他,說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也知道反對派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是你必須要看到,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隨着國際形勢的轉變。他們遲早都會醒悟,我們應當更有耐心一些!」

    這真是列寧的真實想法嗎?應該說不完全是,他不願意跟布哈林集團徹底決裂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托洛茨基。雖然之前老托及時的轉變的態度,避免了一場大危機。但是,那是畢竟被迫的,從本質上說老托還是更想不戰不和的。

    所以一旦列寧對布哈林集團採取激烈的措施,很難保證托洛茨基不會再次改變態度。你得看到布哈林集團的勢力。有很大一部分跟托洛茨基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如果列寧對這批人不管不顧的一刀切,將他們清除出黨,那托洛茨基絕對接受不了。因為這極大的削弱了他的勢力。

    列寧必須照顧托洛茨基的情緒,老托雖然可以對德國人妥協,但是他絕不會接受自己淪為黨內的二流勢力。到時候



  
相關:  歐洲我為皇  奮鬥在沙俄    頂級贅婿  女神的超級贅婿  天降鬼才  網遊之九轉輪迴  近戰狂兵  
下面更火
搜"天兵在1917"
360搜"天兵在1917"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