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660
亞丁的脾氣不太好,但是業務能力還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是收拾阿拉伯人是沒有大問題的。只不過這一點是納賽爾不知道的,他認為只要有了美國的支持,擊敗以色列問題並不是特別大。
所以一方面納賽爾不斷地做軍事準備,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在同以色列的停火線上做試探。比如1950年1月17日,納賽爾就對埃及軍民宣佈:「新的階段來臨了。」
所謂的新階段就是埃及軍隊在當月20號對坎塔拉一線的以色列陣地發動大規模炮擊。這場炮擊是相當突然的,也算是打了以色列人一個措手不及,一天之內被擊斃了十幾人,另有百餘人受傷。
可能對別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傷亡可以說是忽略不計的,但是對以色列國防軍來說這就算重大損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以色列人力資源是有限的,在和平時期他們的軍隊規模並不是特別大,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而這也就造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色列國防軍可能是世界上少有的預備役比常備軍更能打仗的國家之一。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非常簡單,以色列國家小,人口也少,不可能將所有寶貴的人力資源全部都投入國防,所以只能維持一隻精幹的常備軍。更重要的是,對猶太人來說,當兵只是義務(男女都一樣),而不是事業,對教育程度較好也比較擅長經商的猶太人來說,軍隊的吸引力其實並不大,大部分都是服完兵役之後很快就選擇退役,然後去忙自己的事業了。
而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參加過實戰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他們的戰鬥力自然是比那些剛剛入伍的生瓜蛋子強。而以色列的兵役制度尤其是預備役制度是相當的完備,預備役並不是放馬南山,而是經常性的組織訓練和演習,而且請注意以色列的預備役可不是花架子似的訓練和演習,而是跟隨現役部隊一起訓練和演習。如此一來戰鬥力自然是保持得相當的好,甚至就此以色列國防部也不滿意,還隔三差五將預備役官兵召回現役重新服役一段時間,你說說這戰鬥力能差得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沙龍,這位悍將在1973年十月戰爭之前已經退役了,但是戰爭爆發後,他馬上恢復現役,並率領和指揮一個同樣是剛剛恢復現役的預備役師參加戰鬥,表現還相當不錯。
繼續回到正題,埃及軍隊在20號進行了一輪炮火急襲嘗到了甜頭之後,並沒有乘熱打鐵,因為此時納賽爾的準備還不是特別的充足,所以他選擇了暫停,然後圍繞着聯合國的框架同以色列打嘴炮。擺出一副佔了小便宜就收手的小人嘴臉。
當然,這絕對是納賽爾的偽裝,他才不是佔了便宜就收手的小毛賊,他要的徹底的解決以色列,眼下的做法不過是他的偽裝而已。也就是所謂的詐術,他希望藉此欺騙和麻痹以色列人,多爭取一點時間。
而以色列似乎是上當了,雙方圍繞着聯合國的框架不斷地就誰是誰非的問題打嘴炮,吵得那叫一個熱鬧啊!
可能有同志要說納賽爾的手段也不算高明,這擺明了就是緩兵之計嘛,很容易看穿。嘿嘿,你要這麼看也太小看納賽爾了。這位手段還是很高明的,在連續打了個把月的嘴炮之後,埃及軍隊突然又一次發動了大規模炮擊行動,持續了長達九個小時,又一次造成了以色列軍隊一定的傷亡。
不得不說這又是一次精彩欺騙戰術,一般人都認為,埃及人連續兩次炮擊都是只為了撈一點小便宜,或者說是為了在談判桌上佔上風。如果埃及人真的準備發動大規模戰役,那麼就斷然不會不斷地撩撥以色列人讓猶太人提高警惕。
其實納賽爾也是打了兩層盤算,因為有了美國援助,埃及初步建立了一隻強大的炮兵,而且彈藥充分,完全可以不斷地發動炮擊作戰,積少成多「零敲牛皮糖」,用累計的零星傷亡積少成多,迫使以色列放棄繼續對峙向後撤退。
這是第一層目的,如果這一層目的達到了,納賽爾自然將在阿拉伯世界積累聲望,有了聲望自然就會擁有更多號召力,自然納賽爾可以號召更多的阿拉伯國家追隨他的腳步。如果能夠形成第一次中東戰爭時的圍攻態勢,那麼消滅以色列將會容易狠多了。
如果真的形成了這種態勢,那麼納賽爾的第二層目的也達到了,這就初步說明了他已經將阿拉伯國家整合起來了,離下一步打造大一統的阿拉伯帝國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