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隱龍 4752 賣官鬻爵
測試廣告1捨出幾百個舉人身份,換來災情平抑?這個辦法讓在場的很多官員眼前一亮,同治帝也楞住了。
筆神閣 m.bishenge。
com「這……這樣賣官鬻爵,不好吧?」「陛下!事急從權啊,是百姓死活重要還是這些虛名重要啊?」翁同龢苦勸道「那些地方鄉紳要的不過就是一個榮譽,一個虛名!」「咱們朝廷也不會吧真正實權的官位賜給他們,這些官員放在一些虛職上就好了,他們要的是光宗耀祖啊!」「有了身份,家族裏的祖墳就可以起石碑了,蓋房子也有了更高的規格,若是捐資多了,還能在村口寫牌坊,這可是後代百年都榮耀的事情!」「朝廷捨出一點虛名,換萬千百姓溫飽不至於餓死,這是多划算的事情?」「這一切到底歸功於誰?說到底還是聖人的餘蔭,要不是聖人千百年來教化百姓,讓百姓知道禮義廉恥,那麼臣連這樣的辦法都是想不到的!」「陛下啊,儒家鄉紳才是國之根本,他們才是江山穩定的基石!臣一片公心,求陛下明鑑!」翁同龢跪在地上拼命的磕頭,周圍的群臣這時候也動容了,他們知道這樣的賑災方案非常有可行性,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
不能等朝廷運糧食啊!因為沒有那個時間,你根本就來不及,這時候才知道鐵路的好,如果朝廷能在災區每一個縣都通上鐵路,那就沒有問題了。
沿着鐵路線往下給災民發放糧食,鐵路沿線就是救命的賑濟點!可是大清國哪裏有那麼多鐵路?京津鐵路剛通車,京漢鐵路分段修建,只能是幾十里,上百里一段段的通車!根本就無法救災,大部分災區都處於被隔絕的狀態!靠馬車牛車還有人力?這麼周轉下來,百姓可就全都餓死了!翁同龢的計策妙就妙在完全的避開了物流上的麻煩,利用科舉的魔力,運用儒家教化的力量,直接調動鄉村里鄉紳們的力量。
什麼是鄉紳?就是一批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讀書人,在古代這就是地主階級!他們擁有土地資源,擁有生產資料,生活富足才能供養後代讀書參加科舉,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如果有一個出息的子弟跳過龍門,有了官身。
那麼他們這個家族可就飛黃騰達了,在封建王朝里,光有錢不行,你沒有一個官身保護自己的財產,那麼金錢也就是別人眼中的肥肉!中國古代賣官鬻爵的風氣非常濃,其實很多時候賣官鬻爵都不是為了當官,而是花錢買一個虛名來光耀門第。
甚至在晚清快到民國的時候,清朝設立的南洋大臣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去東南亞賣官鬻爵去。
那些從大陸一命出去的華人,賺了點錢就向南洋大臣買不同登基的官位,目的就是讓家裏的老人去世之後,能夠得到高規格的喪葬標準。
而且在華人圈裏,你有一個母國的榮譽官身,也是一種獨特的凝聚力!這種生意一直到民國之後才結束,南洋那麼多華僑買了官身,其實根本就沒有那個地方讓他們管理的!這是一種傳統的力量,非常強大,翁同龢非常熟悉了解。
而這時候群臣也都明白了,他們很清楚如果陛下同意了,幾百個舉人的帽子撒下去,那麼整個災區家裏有糧食的鄉紳全都得瘋了!為了官位他們肯定會不顧一切的,他們會就近賑濟村民,先從自己家旁邊開始,然後一點點救濟到周邊的村莊!一個點會帶動一個面,千千萬萬個面就會覆蓋整個災區,這雪災的影響也就會降低到最低了!辦法真是好辦法啊,但是唯一的一點不好就是名聲!不管怎麼說,都是賣官鬻爵,事急從權這件事史書里也不好聽。
同治帝要的是中興之主的名聲,他是里子面子全都要,國家強大之外還得要史書上的清名!所以聽到這賣官鬻爵的詞兒,心裏就有些彆扭了,坐在龍椅上也是扭來扭去的不肯老實。
「哎呦……這個事情……朕……朕要仔細考慮考慮……」「陛下!不能再考慮了?百姓的活命要緊啊!若是陛下擔憂史書清名,我翁同龢願意一身擔之,就說陛下是老臣我以死相逼脅迫的!」「有人罵,就罵我吧!嗚嗚嗚……」這一哭,其他的官員也不能當啞巴了,富慶長嘆一聲說道「陛下……史書都是後人所寫,咱們管不了這麼多!」「有時候里子面子不能都要啊!這一點您看看元首……他就是一個實用派,只要對華族有利,他哪怕阿諛奉承去歐洲當小丑都無所謂!」「最早的普奧戰爭,人家卑斯麥哪裏同意華族部隊參戰啊!還不是元首和他的手下,死皮賴臉不走,生生摻合進去的!」「元首在歐洲敵人不少,法國和沙俄都不會說他好話的,您說這法國和沙俄的史書會怎麼記錄元首的一生?」「那還不是想盡一切辦法,抹黑雞蛋裏面挑骨頭找污點,然後濃墨重彩的記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