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爭鋒 第1020章 【倫敦危機】
更新:12-08 02:08 作者:大世爭鋒 分類:女生小說
是假的?
假的,他說出來幹什麼?迷惑眾人嗎?
可是對於國家來說,難道會沒有根據的就被人騙嗎?
老約翰洛克菲勒是商人,不是政客,年輕的時候也是手段百出,做到最後,幾乎把所有的朋友和合伙人都得罪光了。但是他的商場經驗放在政壇就不見得有用了,雖說他的財富撐起了他的社會地位,在美國他也是少數幾個能夠一句話就影響大選的『超牛級』大人物。
可真要說道戰略謀略,外交欺騙,他的那些商業經驗就用不上了,不僅用不上,甚至還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困惑。
他原本在見王學謙之前,就心中搖擺不定,可多少傾向於王學謙是代表民國政府來歐洲肩負秘密使命的。可是隨着王學謙自身表現出來的那種從容的心態,就是在被媒體揭露之後,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破綻,商人多疑的性格讓他苦不堪言。
可要是真的!
老約翰洛克菲勒更加難以相信,因為王學謙先前並不像是有多少準備的樣子。
尤其是王學謙到來慕尼黑也不消停,對於報紙的採訪,他也毫不忌諱,只要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他多半會選擇採訪。在德國,就算是百廢待興,但畢竟是曾經的列強之一,還是排在前三甲的,英美等國不會視而不見。
僅僅在柏林,就有《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紐約時報》、《哈瓦斯社》等報紙和通訊機構。
尤其是《路透社》、《哈瓦斯社》作為德國之外的,世界三大通訊社,擁有在全世界重要國家和城市的通訊社,擁有最完善的新聞傳輸機構。為全世界的報紙服務,雖然不是免費的,但是對於規模不大的中小報紙來說,從這些通訊機構購買新聞,要比在全世界設立機構和人員可要便宜的多。
不過作為通訊社。《路透社》也好,《哈瓦斯社》也罷,都沒有第一時間去找王學謙。
而是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反倒是美國的報紙,對採訪王學謙在維也納的『偶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都一一得到了滿足。至於採訪的內容和結果。將在隨後的幾天內,成為新聞的熱點。
這下子《路透社》也忍不住了,派出了採訪團隊,對王學謙採訪。
不同於其他機構和報社,《路透社》在採訪的一開始就碰上了難題。
如何定位王學謙的身份?
把他定義為美國人?
顯然不是。
如果是民國官員,那麼是官居何職?
說是民國外交次長,為什麼不在華盛頓,而去了德國,還借道奧地利?
就不得不扯出在華盛頓會議上的一系列狗屁倒灶的事來,最後想來拉大旗的外交大臣貝爾福說不算數的糗事,就要被牽扯出來了。勞合喬治內閣在歐戰爆發的幾年裏,還有勝利之後。巴黎和會時期所代表的保守黨在英國政壇的支持力是非常高的。
但是隨着去年開始,英國國內的經濟危機的爆發,勞合喬治政府的執政能力就飽受質疑了。而作為勞合政府的中堅內閣成員,貝爾福在外交上的接連失誤,也會被放大出來。成為政壇對手攻擊的對象。
隨着英國國內的購買力不斷的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外債越來越多,英國經濟想要在短期內復甦。難以實現。
總之,《路透社》剛申請了採訪。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王學謙的身份難以取決。
《路透社》的記者是個中年德國人。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更大一些,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比較重。作為記者,這個群體存在的目的就是探知真相,他們中組成的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出生平寒的知識分子,大部分對未來充滿希望。
就像是哈代小說中《無名的裘德》中的主人公,被拒絕在大學的圍牆之外,卻從來沒有放棄……
而大人物和大貴族,往往是掌握真相的人,其中不少真相是非常傷害平民的感情的,捂蓋子的事,在世界各地都有。雖說,記者是為了真相而存在的職業,但是《路透社》主要服務的對象是英國政府,所以在訪談一開始,為了維護英國政府的形象,不得不用一種隱晦的稱呼來開始訪談。
不過,這種對話方式,讓拜訪的記者吃足了苦頭。
「……那是一個美妙的下午,天氣有些冷,但絕對無法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