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第十五章 第一個客人
更新:09-02 22:35 作者:伯倫散人 分類:軍事小說
離和李爽的約定只剩6天的時間了,孫天昊頗有點時不我待的意思,每天泡在鹽業組和建設組裏,連和程依依鬥嘴的心思都沒了。
許朗這幾天倒是輕鬆了很多,除了每天參加劉軍的三亞話培訓班和韓萬濤的還算比較人道的軍訓以外,就是同陸天翔等其他委員在不斷的商討幾天後去和李爽會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以及對策。
5天以後,許朗,張海,劉軍和孫天昊各背了一包鹽出發了,因為糧食又要見底了。這些天建設組和鹽業組黑白無休,三班倒着終於勉強將一個蒸發池和一個結晶池給建好了,外加過濾提純,總算是弄出了不到200斤的精鹽,大規模的生產還得延後幾天。
張海的腰裏沒有插95刺刀,而是掛上了一個沈大興打造的山寨三棱刺。沈大興的打鐵作坊現在算是能初步運作了,由於穿越者們目前的武器還是從以前那個時空帶來槍支和刀具,因此韓萬濤要求先打造一些三棱刺,裝上木杆,當長矛使用,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冷兵器時代,刺殺還是最有效的搏擊方法。而張海又是一個狂熱的三棱刺愛好者,於是便從沈大興那裏要了一個裝備自己。
4人用了一整天的時間趕到了約定地點,李爽已經帶着人在這裏等候了。對於4人只帶了不到200斤的鹽,李爽略微有些失望。因為數量太少,而且品質雖然比現在明朝的鹽要好很多,可是還是不能和上一次孫天昊拿給李爽的現代鹽相比。孫天昊一再表示這只是樣品,以後大量的供貨肯定沒有問題。
雙方席地而坐,就價格問題又開始了一番商討。根據陸天翔的介紹,明神宗萬曆時,一石米價0.7—1兩白銀;明崇禎年間,正常米價2-3兩每石,災區3.6兩至5兩每石。而食鹽的價格則要貴很多,嘉靖時期據朱廷立《鹽政志》的記載「嘉靖初湖廣、江西、南京一帶每鹽一斤賣銀三分四分,而在嘉靖七八年間,湖廣、江西諸處每鹽一斤賣銀一分五厘。南京一帶賣銀一分二厘。」因為這裏是海南,還是崇禎年間,因此價格方面多少有些不同,雙方最後約定,以米價作為交換的基礎,兩斤鹽換一斤米。並且孫天昊表示,現在穿越者們只要糧食和鐵器,別的一概不需要。經過沈大興的這些天的加班加點,2艘船上的鐵器基本叫他用光了,再生產下去,恐怕就要拆船了。
出發之前,關於是不是可以把李爽帶回榆林灣的問題,許朗專門諮詢了委員會的意見,最後的決定是,根據情況,便宜行事。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榆林灣現在的防禦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根據林兆龍和韓萬濤的估計,以穿越集團現有的武器和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榆林灣完全可以擋住千人以下的攻擊,因此李爽的幾十個人的私鹽販子應該對榆林灣不構成威脅。
現在的情況,看來不帶着李爽去一次榆林灣是不太可能的了。因為這次李爽光糧食就帶來了2000多斤,還有一些鋤頭等工具,單靠許朗4個人根本沒法運回榆林灣。所以4人經過簡單協商,一致同意邀請李爽去一次榆林灣。
對於穿越者們的邀請,李爽欣然接受。他對這些自稱是大宋遺民的人一直很好奇,尤其是這次又看到了張海帶的三棱刺。張海倒是很大方的把三棱刺交到了李爽的手裏,在仔細研究了一會以後,李爽覺得這玩意看似簡單無用,但真要是打起仗來,應該也是一個大殺器。真不知道這些人那裏還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李爽生性豪爽,倒也沒多想,再加上對方又曾經幫過自己,所以決定去一次榆林灣。
回到榆林灣,已經是第二天黃昏時分。一道一丈多高的土牆映入李爽的眼帘,土牆的外面還有一道又寬又深的壕溝。進得土牆裏面,一些凌亂的的房屋正在搭建,居然全是木頭的,並無磚瓦。李爽在心裏暗暗笑道:「這些大宋遺民的建築水平也太差了,這道牆充其量不過一個土圍子,而且沒有包磚,這能擋住什麼人啊,那些木頭房子,放把火不就燒光了嗎。看來這些人雖然能搞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來,也不過是淫奇技巧而已。」
土牆內一個景象還是吸引了李爽一干人的目光。大約30人整齊的排成3排,手裏拿着一個貌似長矛的東西,在一個好像是把總的人的口令下不斷的重複着一個動作,嘴裏還不斷喊着什麼字。在他們的後面,也是30人聚在一起,在另外一個把總的口令下,時而用一種很奇怪的步伐走二步,時而又在原地左右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