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
更新:11-14 08:08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順天府丞盤點了順天府的人口,發現京畿人口比之過往要少很多,所以動心起念要遷富戶充實京畿,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清丈還田,防止地方兼併。
王崇古抽冷子提出了直接遷到遼東去,京城人多地狹,容不下那麼多的老爺,這一下子就從失去財富到失去生命,從到京師享受繁榮,變成了到遼東享受風霜雨雪的流放。
朱翊鈞認同了王崇古的說法,因為他和王崇古、王謙都是一樣的人,壞人。
「陛下,這是不是有點太激進了?」萬士和首先發出了自己的疑惑,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一個富戶除去了那些認領的義子義女之外,在戶口簿上的最少就有七十多口,五千八百戶,這就是四十多萬人,這充邊實在是太多了些。
義子義女都會跑的乾淨,朝廷沒有禁止義子義女,但是在法律上賦予了義子繼承權。
「臣亦有憂慮。」俞大猷突然開了口,他和戚繼光在廷議的時候,完全都是一個模樣,不涉及軍務,從來不說話,就像是個泥塑的雕像,現在振武振的恰到好處,他才不會閒的沒事,引起大明朝臣們對軍事的忌憚,所以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現在俞大猷開口了,證明這充邊之議,俞大猷是反對的。
「陛下,臣倒是不擔心勢要豪右之家會活不下去,他們到了遼東會想辦法活下來,臣擔心的是他們和東夷建奴沆瀣一氣,低首仰給,恐有大患之隱憂。」俞大猷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他不同情勢要豪右,而是思考邊防的安危。
低首仰給,就是跪在地上給建奴當狗,為虎作倀。
其實遷茂陵守陵寢,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議論,當時匈奴逞凶,時常劫掠長安、代郡等地,邊方百姓或被擄掠、或逃難離去,邊方空虛無比。
漢武帝本來打算把富戶們送到邊方去,結果當時的桑弘羊、張湯對漢武帝說:富豪皆爭匿財,隱而不報或呈報不實者,除沒收輯錢外,並罰戍邊一年,恐低首仰給以事虜。
算緡令頒佈,開始收商稅後,很多的富豪都爭相隱匿自己的財產,隱而不報,呈報不實,除了沒收錢財外,還要罰戍邊一年,如此嚴苛的懲罰,仍然阻擋不了富豪們藏匿財產,那到了邊方,可能會跪在地上事匈奴造成危害。
為了收這個車船稅,漢武帝先是頒佈算緡令,而後又頒佈了大告發,所有人都可以告密的告緡令,但是這個車船稅依舊是收的怨聲載道。
在這一輪鬥爭中,漢武帝並沒有獲勝,他選擇了妥協,在元封元年,桑弘羊繼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後,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贖罪,朝廷的財政赤字得到了好轉,最終廢除了算緡和告緡令。
令吏得入粟補官是賣官鬻爵,而給錢贖罪是議罪錢,就是給點錢就可以贖罪了,李廣就因為迷路戰敗,面臨着斬首的懲罰,李廣交錢才免於了刑罰,而寫《史記》的司馬遷,沒錢繳納罰款,只能受了宮刑。
議罪銀,在乾隆年間,大行其道,而後韃清的吏治就跟在下坡路上把油門踩進了油箱裏一樣,急轉而下。
賣官鬻爵議罪銀,其實弄不到幾個錢,反倒是鹽鐵官營、均輸平準,補齊了漢武帝的窟窿。
譚綸思慮了片刻說道:「這不是正好嗎?」
「正好?」俞大猷眉頭一皺。
「正好一鍋燴了。」譚綸十分確信的說道:「建奴現在羸弱,若是這幫賤儒真的助長建奴氣焰,就一鍋燴了,省的他們繼續生事了,趁着現在京營能打,兩個矛盾一起解決,如果京營不能打了,豈不是說兩個矛盾一個也解決不了?」
王崇古和譚綸都是瞄着對方性命去的。
京營現在強橫,如果京營變得虛弱,這兩個矛盾朝廷一個也解決不了,正好湊一起,一鍋燴,省的麻煩了。
「啊這…大司馬所言有理。」俞大猷思前想後,覺得譚綸說的不無道理,趁着京營能打,趕緊做事,過些年,大明的京營不能打了,讓朝廷怎麼解決這兩個矛盾?
大明的京營一直處於起起伏伏的狀態,強橫的時候,朝廷的威嚴宛如天人,虛弱的時候,地方不尊朝廷號令,自我為政。
「二位,比次輔還激進了。」萬士和無奈至極的說道。
譚綸、俞大猷都是軍伍出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