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
更新:11-14 08:09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很好,他們如果成功的話,可以給他們頒發二等功賞牌。」朱翊鈞聽聞崔敏的匯報,對大明船東們想要當海賊王的意願,並沒有表示反對,甚至非常贊同和支持。
二等功賞牌,已經是極限了。
朱翊鈞靠在椅背上,看着燕興樓內的人間百態,他在思考一個問題,大明為何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他很久很久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只得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不值得。
倭國,目前是大明最大的海貿交易國,完全是因為白銀和硫磺,按照歷史的自然發展,即便是到了七十年後,倭國的銀山和硫磺,也只能餵飽鄭芝龍這樣的家族企業,整個世界的經濟和貿易體量,遠遠不足引起大明從戰略方向,走向海洋。
作為此時的天朝上國,八荒是真的一片荒蕪。
鄭和下西洋,一共進行了七次,時間長達近三十年之久,沿途經過了三十多個海外番國,但最終,大明的海洋開拓,還是停止了,成為了中國海權的最後絕唱。
在這漫長的三十年裏,大明並沒有找到將海權變現的辦法。
鄭和出去轉了七圈,發現全都是一些比北虜還要落後的部落,沒有什麼收益的同時,實際控制成本又過於高昂,但現在隨着泰西人在海洋上的開拓,並且建立起了一個個的殖民地,大明恍然發現,原來還能這樣變現。
錢沒了可以再賺,良心沒了…就賺的更多了!
這就是黎牙實反覆提及的大明普遍存在的高道德劣勢,這種劣勢也是一種矛盾的具體體現,對於開拓上,這種高道德劣勢只會讓開拓團體舉步維艱,但這種高道德在國內,維持了政權的穩定。
大明有自己的國情,黎牙實久居大明,可以理解大明這種高道德形成的原因。
這裏是天朝上國,在黎牙實心裏,這裏也是地上神國。
五星評論家黎牙實曾經在遊記里如此評論道:[大明的海外開拓充斥着矛盾性,印證了哲學家張居正的論斷,矛盾普遍存在。大明朝廷一方面希望獲得更多的利益,一方面又不想製造更多的殺孽來彰顯天朝上國的雅量,希望通過溫和的手段來獲取利益,他們把這種方式叫做王化。]
[這種矛盾之下,導致了呂宋的現狀,在繁忙的馬尼拉港口,呂宋當地人的產業居然也佔據了10%,很難理解,但這就是現狀,這種矛盾的現象,呂宋總督府本應該很難維持,好在,大明海軍足夠強大。]
在開海政策的不斷支持下,最先拋下高道德劣勢的便是逐利的商賈。
毫無疑問,泰西在殖民上的成功,讓這些船東們,蠢蠢欲動,在大明水師逐漸強橫的現在,大明的商賈表現出了他們的開拓性和冒險性。
朱翊鈞來燕興樓除了看一下開市第一天的行情之外,還有一個熱鬧,是抓倭人的奸細。
更加明確的講,倭國的織田信長在去年三月份,派出了四條船,船上一共二百三十人,想要到大明來搜集情報,最終抵達大明的只有一條船,船上只有二十三個人,其他的全都餓死了。
這四條倭船在東海上兜了長達六個月的圈子,最終只有一艘船順利抵達。
這二十三個奸細,在去年九月份在山東膠州附近的海域上岸,現在已經被抓了二十一個人,剩下的兩個,就在這燕興樓內。
大明皇帝對遮奢戶和讀書人是有偏見的,而這兩個倭人能夠抵達京師,能在大明燕興樓內吃吃喝喝,加重了朱翊鈞的這種偏見。
沒有遮奢戶的幫忙,這兩個倭人在大明根本不可能活下來,語言不通,兩個沒有路引的倭人,能一路入京?
別的地方,趙夢祐還不敢打包票,說一定能夠調查清楚,畢竟案件比較複雜,但兩個倭人到了順天府,這就完全進入了皇帝的主場優勢,趙夢祐很快就查清楚的到底是何人在通倭。
兗州孔府餘孽,生活在膠州張家樓附近的膠海張氏張嘉謨、張嘉直、張嘉猷三兄弟。
嘉靖年間雙嶼私市開啟了大明東南倭患的狼煙,在那個年代,私市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山東地面則以密州私市為主,直到密州市舶司建立,張氏三兄弟的好日子就徹底到頭了。
緹騎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將老張家的祖宗十八代給查清楚了,膠海張氏自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