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
更新:11-14 08:09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人是自然存在的,而不是神的僕人,更不是誰的附庸,這是最基本的人文思想。
《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莊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人是爹媽生的,是自然存在,不是神賦予了使命,讓人到人間來受苦。
大明和北虜口中的老天爺和長生天,都是無形的、存在於萬事萬物、時間和空間的規則,這就是自然,而自然的偉力,大於個人,人通過努力、探索,求得和自然的生存之道,就是順天而為,故此才有管子提出的法天、法地、法四時,以及荀子·富國中所言: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數也。
先秦的諸子百家,一方面提倡自然的偉力不可抗衡,一方面又在追求『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人強勝天、人定勝天《周書》』的精神,這看起來的確是相悖的觀念,但熟讀矛盾說的朱翊鈞能夠清楚的理解,矛盾普遍存在這一基本事實。
朱翊鈞開海,打造糧食進口產業鏈,也是基於人定勝天的思想,老天爺不讓大明百姓好好活,朱翊鈞偏不。
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朱翊鈞是天子,是天道、老天爺、長生天、自然這類偉力的代言人,但他非常清楚,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他總是相對平等的尊重大明每一個人的命運,想要逆天而行需要萬夫一心。
騎營,一個搏命的地方,為數不多的精銳騎卒,一定會出現在帝國最需要的地方,危險,就像是在攻城時先登軍,在激烈的軍事衝突中,一定會有人走向死亡,騎營的死亡率必然大於步營。
正因為危險,在騎營遴選之時,朱翊鈞充分遵循自願原則。
沒有出乎朱翊鈞的預料,報名騎營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負責騎營的副總兵李如松、楊文等人,都選不過來。
武英樓內,戚繼光、李如松走在前面,他們要為陛下具體介紹騎營的配置。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戚繼光站在三副盔甲面前,頗有些感慨的說道:「三個騎營,額員一萬零五百人,一共擁有三萬五千支燧發火銃,五萬六千支燧發手銃,偏廂戰車五百二十四輛,九斤火炮二十七門,子母炮一千二百門。」
戚繼光不得不感慨,全火器騎兵完全是陛下的設想,在設想之初,所有人都認為過於大膽,連戚繼光都比較反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戚繼光才清楚,陛下的設想,絕不是鏡花水月,一步步的走向了現實。
這三個騎營的誕生,完全是基於陛下的鈔能力實現的,陛下為了這一萬人,在個人上以天下至尊和沙阿買買提交好,在外交上和北元餘孽的蒙兀兒國建交,在朝堂上,拒絕了言官們的諫言,一意孤行的振武,在財政上,兩年時間裏,三個騎營,花了朱翊鈞整整三百二十餘萬銀。
大明京營十萬兵,一年不過二百萬銀,而一萬軍的騎營,一年出去了三百萬銀,等於六個先帝陵寢的花費,所有的支出,為了簡化流程都是走的內帑,而後內帑和國帑再進行扯皮。
燧發火銃,一支十七銀,來自遼東本溪的人參鐵以及瓊州的黃花梨木,遼東的人參鐵產量極少,幾乎所有的產量都送到了兵仗局,陛下尚節儉,連皇宮都不用黃花梨木打造柱子和家具,全都用到了槍托之上,燧髮結構中,最重要的簧鋼,出自西山煤局,保養槍械的槍油來自於琉球和呂宋。
「燧髮長短銃,內有陰陽螺旋線,長銃三錢火藥,六十步破甲,短銃二錢三分火藥,三十步破甲,皆為紙殼火藥定裝。」戚繼光拿起了一杆火銃遞給了陛下,陛下每日都來京營,對於騎銃再熟悉不過了。
紙殼火藥定裝,說起來簡單,似乎只要將紙包裹定量的火藥就足夠了,但這是基於精密製造,對槍膛的口徑、鉛子的大小的精準有着極高的要求,既不能炸膛,也不能威力不足,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從平夷銃有了定裝這個想法後,大明工匠們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才初步完善了工藝。
偏廂戰車、九斤火炮、子母炮、開花彈、木製延時引信,這些都是老面孔了,偏廂戰車是馬拉車,九斤火炮的裝配,李如松和戚繼光也曾經激烈的爭執過,李如松覺得以機動力見長的騎兵,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