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八十四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
更新:11-14 08:10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六科廊的六科給事中也有話說,放着王崇古那麼好的目標不去進攻,非要去說京營攻伐綏遠,當初陛下當街手刃陳友仁的事,所有人都記得,陳友仁寫了本陰陽怪氣的《平倭記》,極力為倭寇粉飾,給戚帥潑髒水,最後被陛下當街手刃了!
皇帝當街殺人。
禮部跟進寫了本《東征記》,詳細的描寫了當初倭寇的暴行和戚帥約束軍伍的嚴格。
上報天子下救黔首,是長期實踐的結果,不是一句口號,是事實。
有些事可以碰,王崇古,罵他就行了,誰讓王崇古犯的錯比天還大,連張居正都對王崇古常懷警惕之心。
有些事不能碰,張居正戚繼光,那是陛下主少國疑時坐穩皇帝的柱石,但凡皇帝的心是熱的,就會極力維護周全。
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綏遠支邊的問題,在降價和流放言官之後,立刻得到了響應,這也印證了戚繼光對士大夫的判斷,就是在討價還價,當見到事不可為之後,立刻開始反覆。
大明京營可以如期班師了。
按照禮部的估計,大明識字率超過了25%,可不是說那種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就叫識字率,而是學完了四書五經的人超過了25%,這代表着大明有太多太多的讀書人了,他們沒有安穩的生活,人多,競爭就大,還不能操持賤業,否則就是有辱斯文,士大夫們希冀於皇帝能再漲漲價,結果等來了降價。
所以綏遠支邊的問題算是緩解了,而且隨着三級學堂的建立,這個問題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潞王大婚後的荒唐事慢慢落下了帷幕,潞王就藩的風力輿論也戛然而止,因為有知情人士透露:大明皇帝打算海外封藩,知情人士進一步透露,以潞王殿下貪婪的秉性和荒唐的作風,封藩海外,恐怕海商們叫苦無門。
雖然消息來的沒頭沒尾,但就大明皇帝開海的堅決意志而言,就知道陛下恐怕是真有這個打算。
開海,是海商們不想討論的問題,利益過於龐大,不如維持現狀,還是讓潞王繼續在京堂胡鬧吧,左右不過是一個親王,又不是陛下。
萬曆維新正在深入改變大明的江山社稷,方方面面,政治、軍事、經濟和生活方式,都隨着大量白銀流入和新政的推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這個劇變的過程中,大明正在逐漸變得強大,但維新的過程中也包含了尖銳的矛盾。
首先就是皇權的高度集中和各個階級對權力索取的矛盾。
從張居正新政開始的萬曆維新,從一開始就是利用各種政策增加朝堂、皇帝的權威,來改變國家困於五疾的現狀,是為了鞏固皇權,皇帝是所有新政的基礎,所以十年後的萬曆十年,皇權再次高度集中在皇帝本人手裏,但顯然習慣了道爺焚修、隆慶神隱的讀書人,對這種局面的不滿。
從連章彈劾王崇古、雜報對王崇古的瘋狂反對,就可以看出,對於朝廷手太長、管太寬、管太嚴這種事,士大夫階層爆發出的巨大不滿。
這個矛盾是長期的,是集中權力和離散權力的矛盾。
第二個矛盾則是新政惠及的還是肉食者,肉食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十分明顯的緩解,甚至部分自耕農、佃戶承擔了清丈帶來的稅收壓力,這也是稽稅院被恨的咬牙切齒的原因,新政的推行是隨着行政能力的恢復,一步步推進的,強人身依附的關係並沒有明顯改變。
還田疏和請均田役疏,才能明顯緩解人地矛盾、生產者和肉食者之間的矛盾。
普查丁口和廢除賤籍,是請均田役疏的一部分。
這個矛盾也是長期的,是生產資料的矛盾。
第三個矛盾則上層建築和下層基石之間的文化矛盾,新政主要惠及到了肉食者,松江學派自由派的變革,代表着肉食者們在新政獲利,張居正在分配卷,對這個問題討論的已經非常清楚了,同樣承受變法的陣痛,但肉食者獲利更多的情況下,窮民苦力就成為了犧牲品。
這種受教育程度的巨大不公平正在加速撕裂大明的上下,而官廠團造、工兵團營,以及圍繞着工匠、軍兵展開的三級學堂,就是為了緩和這種撕裂和矛盾。
這個矛盾也是長期的,是社會公平的矛盾。
緩和三個主要矛盾,就是大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