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潑皮 0287【白狐封官】
更新:11-25 05:27 作者:很廢很小白 分類:科幻小說
趁着這會兒剛吃過飯,又無政務,韓楨與鄧松閒聊了起來。
「鄧院長近些年一直閒賦在家?」
鄧松點點頭,答道:「微臣資質愚鈍,數次科舉落榜,裴侍郎也為臣舉薦了數次,但均無下文。微臣也就絕了入仕的心思,潛心在家研究先父未完成的課業。」
韓楨隨口問道:「可有成果?」
鄧松謙虛道:「倒是有些心得,經過微臣與先父共同努力,目前試田中的占城稻產量,能穩定多出一成。」
「果真?」
韓楨大喜過望。
莫要覺得增加一成產量很少,在沒有化肥與高產雜交水稻的情況下,糧食收成幾乎已經固定了。
為了這一成的產量,卻要耗費兩代農學大家潛心研究,由此可見其中的難度之高。
況且,一畝地增加一成產量看着不多,可整個山東之地,耕地足有兩三千萬畝,積少成多啊。
「確實如此。」
聊起這個,鄧松來了興致,滔滔不絕的講道:「微臣與先父實驗過各種田地,而每一種田地的耕種播種之法,又有些許不同。比如在水田時,當用浮種法,而相對少水的旱田,則需深種。又比如施肥,旱田最喜河泥,糞肥次之,反之河泥在水田中,效用卻不大。」
韓楨雖聽不太懂,但仍然表現的很感興趣。
其實自宋朝建立至今,農具改良與耕作之法,幾乎已經達到了極致。
後世的明清兩朝,依舊在沿用宋時的農具與耕作法。
並非是這兩朝不想創新,而是沒法創新了,到頂了。最多也僅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農具細節進行一些優化罷了。
除非出現革命性的發展,比如化肥、農藥的出現,否則不會出現質變。
簡單來說就是,種田這種事,很難再玩出花了。
韓楨問道:「鄧院長對棉花可有研究?」
「棉花?」
鄧松先是一愣,顯然是頭一次聽到這個詞兒。
待回過神後,他有些不確定的說道:「縣長說的可是吉貝?」
「何為吉貝?」
這回兒輪到韓楨傻眼了。
鄧松解釋道:「呃吉貝者,高僅數尺,二三月下種,秋生黃花,其實熟時,皮四裂,中綻出如綿。」
「對,就是此物。」
聽到鄧松的描述,韓楨點了點頭。
原來棉花在宋時叫吉貝,也不知是誰起的名字,仔細品味一番,倒也有些雅趣。
韓楨想要推廣棉花,蓋因北方百姓過冬,實在太艱難了。
富人可以用皮毛大氅禦寒,家境殷實些的可用木棉製作的衣被,而貧苦百姓則只能用蘆葦甚至乾草填充在衣物中。
每年冬天,都有不計其數的百姓被活活凍死。
去歲一場大寒,僅是益都郡就凍死了八百六十六人,就在趙霆還向他邀功,說今歲大寒死者不過千,實乃縣長之功。
並非是趙霆拍馬屁,而是每年凍死的人數,都遠超千人。
鄧松如實答道:「微臣對此物並無研究。」
事實上,棉花在宋初時就從海外引進了,只不過現在僅是作為觀賞花卉,少量富人養在後院觀賞。
他是農學家,怎麼研究花卉。
韓楨吩咐道:「棉花可紡織棉衣,禦寒效果極佳,若能大規模種植,北地百姓便能挺過寒冬,鄧院長閒暇之餘,可着手研究。」
「微臣省得。」
鄧松鄭重的點了點頭,心中琢磨着,等下了差便向城中富人討要一些來,先試種一兩年。
棉花的織造工藝並不複雜,黃道婆是南宋末年人,她年輕時就發明了棉花紡織機,但卻並未傳播開。
為什麼?
就是因為棉花遲遲沒有被推廣。
一直到明初,朱元璋強制下令後,棉花才在全國各地推廣開,棉質衣物也逐漸在百姓中普及。
有了棉衣,北地百姓才能熬過漫長且寒冷的冬季。
不過韓楨也知道,一種作物想要研究透徹,沒有幾年時間是不可能的,這種事急不得。
抿了口茶水,韓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