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418章 官
開辦官吏、勛貴學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關於培訓內容,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必然的。
陳景恪則進一步提出了為國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對『官』的定義,僅僅是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麼貪腐之風必然盛行。」
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漢朝的『州牧』一職,就是因此而來。
這個詞本身就對百姓充滿了歧視。
在這個語境下,當官僅僅只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是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貪的是天子的錢,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貪腐就是天經地義的。
反腐只是天子個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傷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強大,雖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實是這套制度。
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從皇帝到官僚,都會去維護這套制度。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
實際上,大家都在做損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也沒必要把世家想像的多好。
宋朝以後世家政治結束,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皇權真正的實現了至高無上。
大家效忠的對象,也從『天子』變成了具體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趙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滿清就效忠愛新覺羅家。
到了這個時候,效忠皇權和這套制度已經不夠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因為很多時候,皇帝的利益和皇權也是相衝突的。
是不是很奇怪?
其實並不奇怪,皇權要求皇帝加強集權,治理好國家。
但有些皇帝個人卻耽於享樂,不思進取,最後把國家弄的一團糟。
兩者的利益是不是就衝突了?
面對這種局面,做臣子的是效忠皇權,還是效忠皇帝本人?
皇帝自然人為,效忠我個人才是真正的忠誠。
於是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當官的都是這種思想,指望他們不貪太難了。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為民請命的清官好官,可他們只是少數。
而且必須要承認的是,很多人鐵腕反腐也不是為民,而是出於忠君思想。
因為貪腐橫行,會影響到皇權和君主的利益,他們自然要打擊這種行為。
為民思想雖然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但在家天下的思想下,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
這次,陳景恪就準備趁這個機會,將為民思想進一步拓展。
之前他利用『歷史賦予的使命』為依據,將皇權和國泰民安綁定,讓老朱正視了『天子』這個概念。
又用『大華夏』概念,給皇權確立了最高目標。
但並沒有動官僚系統。
原因很簡單,皇帝自己都沒有『天子』思想,肯定不允許百官有其他想法。
現在皇家三人組都接受了,「歷史賦予皇權使命」這個概念,也是時候給官僚們的思想松鬆土了。
陳景恪說道:「華夏思想,其實是推崇家國天下思想的。」
「忠君愛國,為民請命,都是植入我們大腦深處的觀念。」
「所以,對於華夏人來說,高尚的目標更容易我們獲得成就感。」
「為了心中堅信的道義,我們可以付出一切。」
老朱三人都含笑向他看來,露出瞭然的表情。
別人說這話他們會持懷疑態度,但陳景恪說他們很信服。
因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了名垂青史,為了讓華夏族群更加強大,讓華夏思想更璀璨。
為了這個夢想,他放棄了太多太多的個人追求。
就連華夏人最重視的子嗣問題,都表現的毫不在意。
今年都二十六七了(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