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42章 愜意的朱標
一個太監從大殿某處陰影走出,其身形如鬼魅一般,之前竟無人察覺。
「回稟陛下,太子妃確有一名陪嫁侍女斃命。」
「太孫被治癒後的那幾日,太子妃性格煩躁動輒發怒,多名內侍被懲罰。」
「那名侍女打碎了一盞琉璃盞,太子妃盛怒令人將其杖斃。」
朱元璋臉色眼神冰冷,「那侍女離宮之事可屬實?」
那太監回道:「屬實,奴婢查證在太孫染疾之初,那侍女確曾出宮一次。」
「太子妃對陪嫁侍女尤為看重,允許她們每月輪流出宮一次。」
朱元璋冷聲道:「因為一琉璃盞就將其杖斃,她就是這麼看重的?」
那太監低着頭,不發一言。
朱元璋卻沒有再提此事,轉而說道:「將毛驤給咱盯好了,我要知道他的一言一行。」
「是,奴婢告退。」那太監退到陰影里消失不見。
朱元璋殺意盎然,毛驤竟然敢添油加醋陷害太子妃,其行為無異於噬主,斷不可留。
不過先不着急,借他的手將朝堂的蛀蟲好好清理一遍,再狠狠打擊一下地方富戶。
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然後他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東宮,有些事情也是時候收場了。
呂氏是否無辜,已經不重要了。
威脅到了太孫,這個理由就足夠她死了。
當年常氏薨逝,一來是覺得東宮沒有女主人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二來是想找個人替代常氏,免得朱標沉浸在悲傷里。
所以就同意了群臣的奏請,為太子尋找新的太子妃。
呂氏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關鍵是她沒有兄弟,將來不會有外戚干政之事,就將其扶正。
不成想竟演變成現在這種情況。
看來以後冊封太子妃之事不能着急。
-----------------
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以驚人的速度傳揚開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應天府。
並迅速向全國各地傳播。
當然,傳開的只有一件事情,重啟科舉。
至於黃河決堤、內閣等事情,連點水花都沒掀起來。
讀書人紛紛走上街頭,四處打聽此事的真假。
平日裏嘴巴很嚴的大人物們,今天全成了漏勺一樣,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宣揚此事。
陛下當庭承諾重啟科舉,而且還下特旨開恩科,今明兩年連續舉辦兩次。
消息一經證實,讀書人徹底沸騰,到處都有高呼萬歲之聲。
之前辱罵皇帝殘暴的聲音,幾乎全部消失。
趙瑁案這樣轟動全國的大案,似乎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要問為什麼?
反正被殺的又不是我,科舉可是和我息息相關。
陰暗一點想,官位就那麼多,不狠狠殺一批,哪有我們的位置。
隨後更多更詳細的消息傳出。
禮部侍郎公孫聰率先上書,請求重啟科舉。
剎那間,公孫侍郎成為了讀書人口中的好官,萬民表率楷模。
聲望超過了朝中的名臣大儒。
科舉改制的消息也隨後傳出?
什麼,考中之後要先當兩年刀筆吏?
這我輩讀書人豈能豈能不體諒聖意。
這個法子好啊,我們一定好好干。
什麼,按照省府劃分名額?
這個法子這個法子也好啊,照顧貧困地區的讀書人,陛下澤披天下啊。
什麼,你不同意?
打死你個亂臣賊子。
讀書人群體完全沒有任何意見,全盤接受了新的科舉制度。
少數有意見的人,也迅速被別的讀書人給鎮壓了。
總之一句話,誰敢阻撓本次科舉重啟,誰就是罪人。
禮部那邊只用兩天就擬定了具體的方略,並呈報內閣。
其實內閣的辦公地點,就是原來四輔官的辦公房。
只是換了個名字,換了幾個人,略微修改了幾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