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娛:功夫之王 第558章 不愧是兄弟
更新:08-31 09:30 作者:摟住油菜花 分類:科幻小說
第二天,香港報紙的娛樂版就出現了一條引人注目的大新聞。
楊葉在機場迎接荷里活聯美影業總經理謝伊、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波里活影后瑪杜麗,並猜測幾人要開啟一部跨國巨製。
這條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現在不少觀眾已經讓楊葉把胃口養叼了,就愛看大片。
那個什麼波里活影后也就罷了,沒聽說過。
楊葉和斯皮爾伯格,東西方兩大商業導演聯手,那拍出來的電影,那不得好看到起飛咯啊?
由於昨天時間太晚,楊葉將幾人送到半島酒店休息後,便打道回府了。
幾人還要倒時差,所以第二天白天也沒打擾他們,而是直接準備了歡迎晚宴。
晚宴請了徐刻、林清霞等電影人做陪。
胡因夢在台灣陪她母親一段時間後,如今也回了香港。
她精通多國語言,和謝伊又熟,楊葉便讓她擔任一下兩人在香港期間的翻譯。
大家都是同行,席間探討一下電影藝術,也算其樂融融。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荷里活各大製片公司除了迪斯尼之外,都已經易手,收歸更大的媒體娛樂集團。
荷里活電影業的全球化趨勢也日益明顯,以「大投入、大製作、大營銷、大市場」為特點的「高概念」電影成為荷里活的主流。
在楊葉剛剛穿越的時候,荷里活電影的平均製作費不到500萬美元一部,如今已經翻了五倍,達到2500萬美元。
香港這邊更加誇張,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海外市場的急速擴張,十幾年的時間,港片平均製作成本翻了十倍都不止。
日益增漲的投資規模,讓電影製片廠的自有資金很難實現規模化生產。
而且,電影其實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產業,製片公司若沒有很大的把握,並不是很願意拿自己的錢來投資。
所以荷里活和香港的電影公司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引入外部投資者的道路。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把風險完全轉嫁到了投資人身上,即使票房失敗,光靠吃投資人也吃飽了。
不過,隨着錄像帶、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新的電影發行渠道的興起,電影產業一片欣欣向榮,所以融資還是非常容易的。
如今,荷里活大廠的一部電影只要立項,就可以通過海外預售,獲得80%的預算,基本不用自己掏錢。
香港更加誇張,立項都不用,黃百鳴只要說一句我要拍電影,我要一千萬,三天之內他就可以收到兩千萬。
大家搶着投錢,打錢慢一步,湯都沒得喝,因為如今的電影行業,實在太好賺了。
市場如此旺盛,香港許多製片人,導演就開始賣起了片花。
只要拿到劉樺、李聯傑這些人的合約,就可以直接賣錢了。
海外資本搶着投,根本不管你拍什麼。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是荷里活還是香港的大明星,大導演們,都開始產生了甩開公司,自己單幹的想法。
一些有實力的投資人,因為不想被大公司控制,也開始攛掇那些大導演、大明星們出走,資助他們成立獨立製片公司。
斯皮爾伯格正是基於這樣的環境,才組建了夢工廠,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電影王國。
雖然始終差了一口氣,但夢工廠依舊輝煌一時,是僅次於六大的大公司,創立二十年後,成功入圍了世界五百強。
香港這邊,有這樣想法的人也不少。
黃百鳴從新藝城解體後,創立了萬象電影公司,背後依然有雷覺坤。
但沒過多久,他就覺得,有必要嗎?我需要投資人嗎?根本不需要!
於是他又退出萬象電影公司,重新創立東方電影公司,開始單幹!
吳宇森、劉樺、李聯傑、曾志偉、譚詠麟這些人也都紛紛出來自己開公司,陳龍則成了嘉禾的股東。
這很簡單,當這些大牌明星出來單幹可以賺的更多的時候,電影公司就再也留不住這些人了。
後世的中國娛樂圈也一樣,明星們都成立自己的個人工作室,不再受大公司控制。
這樣的好處是賺的更多,壞處就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