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買房,小鎮養老 第124章 工程啟動
次日下午,陶爸陶媽帶着許青松他們又去了趟村委。
舊址那邊已經閒置多年,村里也沒想好能派上什麼用場,每隔一段時間還要請人去檢修,是有點麻煩的。
現在有人願意租用,又不是要拿去幹什麼不好的事,村里既能收租又不用再費心維護,一舉兩得的事情。村委討論過後,就答應租給杜雲凱。
隔天簽了協議,杜雲凱就正式擁有了那塊地的使用權。
之前聊天的時候,杜雲凱得知陶華宇就是做家裝的,公司里設計師和工程隊都有。那麼他這邊的改造和裝修也不用回海市找人了,就直接聯繫了陶華宇。
杜雲凱還從柳望雪那裏知道了李虞他爸,老李,跟陶華宇點名要他的工程隊過來。不過老李上次接的那個大項目還沒有完工,抽不開身。
陶華宇說:「你放心,我公司現在這些人基本都是老李帶出來的,保證給你辦得漂漂亮亮的。」
帶隊過來的就是以前跟着老李一起乾的兄弟,現在那幫人大多都自己成了工頭,陶華宇公司的工程隊也是由他們發展壯大的。
設計師的動作也挺快,幾天的工夫就出了圖,杜雲凱看過之後又改了兩版,定好之後就正式開工。
期間,杜雲凱還回了一趟海市,纏着他媽殷冬蕾女士要了筆錢,說是算在追加投資里,專門用來村委舊址的改造和裝修。
這件事兒在村里傳開後,成了好一陣茶餘飯後的談資,都說是許青松從外面帶回來的大老闆,要在陶家村開公司。
工程隊過來施工的時候,有不少人都跑去圍觀。村里人都覺得,開公司好哇,看這陣仗,應該是大公司,既然開在陶家村,那他們村裏的人是不是也能進去,找份家門口的工作?
老一輩都在議論,要不怎麼說許家都是好人呢!
陶家村這裏不排外,民風也十分淳樸。幾十年前,許青松的太爺爺帶着妻兒來到這裏定居之初,得了村里不少幫助。
安定下來之後,太爺爺和太奶奶就想着回饋鄉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彼時許青松的爺爺剛上高中,二爺還在上初中。而這附近統共就陶家村一所小學,同時接納周圍好幾個村子的生源。要是上中學,就得去鎮上。
那個時候,村里人對教育還沒有那麼重視,小學或者初中輟學的比比皆是,能上到高中的,不是家裏供得起就是孩子真的學習特別好。
陶家村去鎮上讀中學的也就十來個,其中念高中的還不到人數的一半。大家通常都是結伴去一同回,許青松的爺爺和二爺也就每天和這群孩子一起。
第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兄弟倆毫不費力地考了年級第一,並且甩了第二名一整條街。其中一個第二名,就是陶家村的一個尖子生。
孩子受到打擊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或者引發嫉妒之心,而是放學後或者周末,就會去找許青松的爺爺一起做作業,遇到不會的就虛心求教。
因此得以蹭上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小課堂。
夫妻倆這一教便生出了個想法,不如開個學習班,孩子們每天下午放學過來學一個小時,周六周日各半天。
太爺爺和太奶奶不缺錢,倆人也不需要工作,就當是做善事了。免費的學習班一傳出去,有些人家就拎着禮把孩子送了過來。最後當然是孩子留下了,禮帶回去。
後來孩子多了,家裏的場地就不夠用了,村委特地跟小學商量,借用那邊的教室。
陶家村第一個考出去的大學生就是太爺爺和太奶奶培養出來的,這份公益事業,夫妻倆一直做到晚年。
陶華宇的爺爺也去上過課,但學習這項技能在他身上實在是點不亮,他自己也學不進去,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了。出去打了幾年工,然後又回來種地了。
村里人聊這段往事的時候,陶爸樂呵呵地自我調侃:「我們家就沒那個搞學習的基因,我也是高中沒讀完,我家華歆就上了大專。不過華宇那小子有青松帶着,好歹考了個大學。」
有人就趁機跟陶爸打聽,問這老闆開的是什麼公司,什麼時候開始招工。
這事兒也沒什麼好隱瞞的,陶爸三言兩語就斷了大部分人的念想:「招工你也去不了,人家是科技公司,搞計算機的,說是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