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七十五章 初任中書省
大家上早朝腳步都很快,身後還有零星幾個官吏,急匆匆往太極殿趕去。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張陽腳步不緊不慢,「這傢伙現在活得還算不錯?」
許敬宗也是一臉發愁,「每天好吃好喝的,養了這麼久很是廢銀錢,要不還是殺之而後快?這人竟然還放言要驪山織造術。」
聽着話語,張陽的神情顯得平澹,好似在聽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都過去三個月了,高昌那邊查得如何了?」
「回尚書都已經在查了,他們多是叔侄一脈在外做事,聽說背後是以母系一脈的人為主,多數消息很零碎,能夠找到的人也不多,只要這些人到了天山附近,高昌便會有所察覺,已經盯着了,是否動手全看尚書的意思。」
走到太極殿前,此刻大家還三五成群聊着家常。
張陽看向朝班前列的位置,魏徵果然不在。
「老許。」
許敬宗躬身一禮,「敢問尚書如何吩咐?」
張陽嘆道:「你出面一趟,去和這個姓安的好好聊聊,聊完之後買點祛風寒補氣的藥材,去拜訪一趟鄭公。」
「下官明白了。」
驪山的織造術自然不能輕易交給別人,更不可能給這個姓安的,現在的工廠技術還沒有成熟,提高技術水平一直都是驪山的方向,技術便是驪山立足之本。
這世上明眼人不少,一眼就能看出棉布的核心就是織造技術,往後尋這門技術的人只多不少。
張陽在自己的位置站定。
皇帝一直都是按照時辰來上朝的,這一次朝會主要議論話題是科舉,吏部,戶部,兵部還有衛府將軍們的議論更多一些。
衛府也需要補充人手,尤其是學過兵法能夠治軍之人。
至於文官這一邊,長久以來一直都是缺人的。
李世民為了抵抗世家,除了下定決心要開科舉,也不向士族門閥低頭。
沒有士族門閥來為朝中官吏作為補充,這也導致了朝堂缺人的情況一直都在常態中。
禮部開闢了外交院,也有了自主招收人手的權力。
科舉對禮部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
更不是禮部可以插手的事情。
事涉官吏分配,這等大事除了李世民的親信,多數人依舊保持着緘默。
在高陵縣有一個地方是渭河與涇河的交錯口。
在那裏便有一個奇觀,清澈的涇河與渾濁的渭河交匯在一起也是相隔兩邊。
河道的交匯處,一邊是黃土高原下來的渾濁河水,另一邊是清澈的涇河。
這便是所謂的涇渭分明。
外交院做事也要涇渭分明,不該摻和的事情不摻和。
李世民聽着群臣的議論,目光看向朝堂的左側,張陽身為禮部尚書,現在站在朝堂的第二排。
這小子站在這裏都是半閉着眼,一直也沒有要講話的意思,甚至懷疑他是不是睡着了。
朝堂上插科打諢的人不少。
六部之列,位列尚書,在這等位置上還敢早朝睡覺的人,也只有張陽一個。
牙痒痒此刻也只能忍着,假以時日定要將他吊死在承天門前。
這是目標,李世民一直在告戒自己,不要忘了。
早朝結束,張陽睡眼惺忪,回過神才發現人也已經走得差不多了。
鄭公的囑咐不能不聽,在朝中的長輩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
張陽走出太極殿,深吸一口氣做好面對中書省繁多事務的準備,前往中書省。
今天天氣好,本該是去驪山修建新家的日子。
「今天你也去中書省?」李承乾詫異道。
要說平時張陽根本就不會走別的方向,出了太極殿便徑直走出了承天門,根本不會久留。
這個方向會路過甘露殿,徑直走就是中書省了。
「回太子殿下,臣本就是中書侍郎,鄭公重病不起,我要代辦一些政事。」
「原來這樣。」
看着張陽一臉的糾結,李承乾解釋道:「你也不必擔憂,在中書省的都是肱骨之臣,一切以事務為重,不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