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四十九章 只剩兩個人的太府寺
至於百姓之後的生活是否好轉,與朝政有關,與天時有關,與聖人是無關的。
所以張陽每每看各地作物奏報的時候,心裏總會將這些聖人狠狠唾罵一遍。
寫好了奏章之後,張陽便讓這個嬸嬸送去長安城。
這個驪山縣侯半年能夠寫一份奏章都是難得,自從任職太府寺卿以來,這一個月就寫了兩份奏章。
朝臣心有訝異,心說那位驪山的縣侯轉性子了?
尋常朝臣一天寫四五份奏章都是常態,唯獨張陽這個中書侍郎,一個月寫兩份奏章,這種事情很是稀奇。
要說這個侍郎,從去年開始就對政事不管不問了,陛下還放任他在眾人的眼裏無非就是這個禮部尚書立功不少,還是陛下仁德愛才。
中書侍郎送來的奏章是可以直接入中書省的,經過複議之後這份奏章送到了陛下面前。
李世民看着奏章上的內容,張陽無非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藍田縣開展養殖產業,並且制定了一個三年有成效的計劃。
第二件事便是讓上官儀擔任太府寺少卿,礙於太府寺沒有官邸,他便留在驪山,協理作物與耕種事宜。
王公公安靜地站在一旁,陛下看完這份奏章神情凝重,也不知道縣侯的奏章都寫了什麼能讓陛下的神色這般凝重。
良久,李世民開口道:「將這份奏章送入中書省,讓吏部造冊任上官儀太府寺少卿。」
王公公雙手接過奏章,將陛下的話語帶給中書省。
張陽已經交出了禮部尚書這個位置,並且也交出了都護府職權,只要這小子在太府寺安安分分的,其他的要求都可以答應他。
上官儀這一次也算是入仕了。
李世民倒也樂見其成,便又為了九寺之事苦惱起來,朝中三省六部倒是完備,九寺五監一直零零散散,考慮到職能的問題與往後官吏的分配一直都是小心翼翼。
礙於禮部已經有了這麼多的侍郎,朝中六部其餘各部並不能效仿,原因是禮部的作用體現得越發明顯。
張陽在執掌外交院以來一直堅持着兩國相爭,外交先行的主旨,如此一來外交院立功不少,人手也越發不夠用。
事後,吏部造冊之後,便將官身送到了驪山。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人,他是太府寺的主簿賈閏甫。
上官儀親自在驪山宴請了這個賈閏甫,相當於上下級聯繫了一番。
賈閏甫本就是謀士出身,身上帶着武將習慣,為人爽快,做文臣卻不是一把好手,此人現在時常健忘。
張陽遲遲而來,瞧着這個賈閏甫,這個中年男子黑髮摻雜着白髮。
上官儀解釋道:「這位便是我們驪山的縣侯,也是太府卿。」
賈閏甫起身行禮,下官見過縣侯,「此次前來是來遞交太府寺卷宗。」
張陽看到了帶來的包袱,包袱內放着一堆卷宗,打開其中一卷看了起來,這是關於鹽鐵相關的卷宗。
太府寺掌管農耕,當然可要盯着鹽鐵賦稅。
賈閏甫躬身道:「縣侯,下官有個請求。」
張陽目看了眼卷宗,當即放下又收了回來,「你且說。」
賈閏甫正色開口,「請縣侯允許下官辭官。」
聞言,上官儀使了使眼色,倆人走到屋外,他先低聲道:「自縣侯被封為太府寺卿開始,太府寺的兩位監丞已經被調走了。」
「什麼?」張陽詫異,下意識回頭看了眼賈閏甫。
「下官也是聽賈兄講述,而且還是陛下的意思。」
張陽神情越發疑惑,「也就說若這個賈兄也辭官了,整個太府寺就剩下你我二人。」
上官儀頷首不再言語。
兩人走回屋,再次打量賈閏甫,這人長得並不高大,看樣子五十歲左右,山羊鬍留得很長,一身官服早已漿洗褪色,還帶着補丁。
「且說,你為何要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