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寒郡的日記書 《瓦爾登湖》(2023.8.29)
當我閱讀的時候,我在佔用的不是我自己的時間,而是我債主的時間。文師閣 m.wenshige.com我欠什麼呢?到最後我發現,我不欠什麼,我是自由的,我把不自由當成自由,自由就是自由。當我因為外物被驅使,因虛榮奔波,即便我在自由地追逐,似並不自由。
我佔用什麼時間?無所謂時間。
有一種想法讓我的努力全部褪去,變得再自然不過了。我不需要說任何話,就像一隻在沙漠中行走的駱駝一樣,完成我的任務,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僅此而已。其它想法本可以拋之腦後,最多不過是取悅自己的主人,不把貨物打翻在地,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了。
永恆的時光從不需要任何人來
消磨。
說出的譴責並不能在任何厚實的土地上扎出血。不如刪掉這容易鈍鋒的憤怒,似乎是有求於人,可不如把這份恨鐵不成鋼的鋒芒指向自己,捶打自己。
不相容,就不要強迫相容。
破除經驗主義大步往前走。唉,我突然發現,讀書是不是一種經驗的吸收呢?不全是,讀書是要帶着思考的,不思考,就成打印機或者書架了。
不是所有生產力都可以轉化為財富。但我們也不會只因為錢而行動,錢故而重要,可還是有其它一些東西值得追求。
那樣的世外桃源越來越多了,怎麼會越來越少呢?
前二十頁用,「約束與鐐銬、你想買籃子嗎?」這兩句話總結。
打飛不叫打飛,這樣很俗,叫被影響而使雙腳脫離了地球的表面。
穿衣服不僅僅是為了保存熱量。這應該不是在說約束的問題,而是功能的問題,它也沒在批判什麼,只是提醒了一下衣服的原本用途。這是複雜的價格,不用更為貶義的代價。
我感覺更重要的是一些現象下的隱含意義,就是潛台詞。它們不反應問題的本質,但是能展示事物的內在的令人感興趣的屬性。
我們有很多潛意識裏的行為,它們記錄着我們的祖先為了求生而不得不做出的改變、掙扎。
可憐的,自以為是的文明人似乎總會為了房子而發愁。不論,一直都是如此。
要我說,根本沒什麼值得嘻嘻笑的地方,也沒什麼克服不了的疙瘩,要做的僅僅是不要幫倒忙,不要添亂,管理好自己。這是最起碼要做的了,此外,有點貢獻,那就可以了,還奢求什麼呢?奢求,是潛在的奢靡。
我發現我無力改變,唯一改變的是接受它的心。我當然在做,即便自認為不可能,還是要去做,因為有做下去的必要。至於能不能成,我並不是太關心,因為能不能成於我的努力幾乎無關。
保持內心空無一物,無怨言地做下去就好了。
願意的是螞蟻,不願意的是人類。除此之外,我們都是動物而已。
繁瑣地擦灰,這就是收藏的本質。這是一個極容易產生衝突的事情,有人收藏書,即是知識,有人收藏物,即是回憶。它們都需要空間,空間小了,矛盾就大了。
我知道他一味批判繁飾的目的。那是一種中和,是一種偏差過大而導致的超調。偶爾裝飾一番,也足夠浪漫,就好。
之後總結呢就是,蝸牛都得有殼,不管這殼是自己做的,還是借的、是租的、或是搶的。
教育的意義與方式。可能也就是如此,是啟迪智慧,認識世界,背誦積累倒在其次。與智慧的人交流,勝過死記硬背。我也發現,書本里的東西固化教條死板,盡信書不如無書。
《瓦爾登湖》在關於對教育的思考這一部分說得十分深刻。如果學習變得虛假浮誇,變成一個避難所,那其價值不光會大打折扣,其產生的後果與本來所定下的目標也是南轅北轍。該如何辦呢?只是淺淺地了解一下吧。找一個事物的缺點總是比找優點容易,太早下結論也很不負責任。
我該思考的是如何獲得必要的鍛煉,或者在被批評時,能欣然接受,以便於提高自己。
教育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