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出海歸來,我獻上世界地圖 第六十二章 墨家拯救者,趙泗!
「葉調國的使者入秦,這是帶來的棉花種子。」趙泗臉上帶着笑容。
「棉花是甚麼東西?糧食種子?」田辛接過趙泗手中的種子兩眼放光。
目前五穀園和獸苑的工作都由田辛以及跟隨其學習的農家弟子負責,田辛已經開始匯總糧食的伺弄手法以及人為選育,不過在這個時代科研手段比較粗糙,五穀園建立攏共不到一年,暫時總結出來有用的經驗算不上太多。
農業就是這樣的,種子從生長到成熟需要時間,就是需要時間來硬磨,不斷的試錯,不斷的對比。
趙泗為此還特意在五穀園給田辛開了一片不受璞玉光環滋潤的實驗田。
為的就是以防自己死後大秦糧食畝產大幅度降低而引發社會動盪。
幾十年的時間,在不斷對比人為選育的情況下,農業上也夠匯總出來一些有用的經驗了。
田辛現在忙得很,整天帶着自家弟子展開農業研究,雖然諸子百家都有一顆涉政之心,但是田辛年紀大了,倒是能夠沉的下心來搞科研。
「和麻差不多,用作衣物布匹,不過相比較於麻,產量更高,更加保暖,穿起來也更加舒適。」趙泗開口道。
人之一生,離不開衣食住行。
麻之所以能夠躋身五穀,就是因為其紡織性。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穿的上絲綢縑帛。
正兒八經的底層人,穿的都是粗糲的麻衣,也正因為麻被人為馴服,紡織技術開始發展,人類才能夠逐漸從原始變得文明。
衣物布匹,對於文明的進展是重中之重。
但是中原地區只有麻,沒有棉。
這是出海歸來的時候趙泗所沒有想到的,等到歸秦以後意識到這一點已經是追悔莫及。
好在始皇帝再趙泗的勸說之下重啟海路,才得以彌補遺憾。
「你說的產量多一些,是多多少?」鄒奉用極度懷疑的目光看向趙泗。
不是不相信趙泗,實在是趙泗在這方面太保守了啊。
之前趙泗還說過紅薯土豆畝產五百斤往上呢。
這小子在這方面總是分外保守了一些。
不會,又是那種拿出來能夠直接取代現如今原麻生產的農作物吧?
「不好說不好說,沒個定數,等到種出來再看,而且棉花種子不止這些,出海船隻過些年應該會帶回來新的種子。」趙泗撥弄了一下田辛的盆栽土豆。
印度棉又稱亞洲棉,大概在宋朝時期傳入中國,是粗絨棉,纖維粗短,產量也比較低,不怎麼適合機器紡織。
更好的棉花是南美洲的長絨棉和中美洲的細絨棉。
長絨棉纖維長、強度高是其特點,適合於紡高支紗。
細絨棉適應性廣、產量高、纖維較長、品質較好是其特點,可紡中支紗。
在棉花傳入中原之前,中原地區被褥多以木綿填充,產量低,保暖也沒那麼好……
印度棉再怎麼差也比木棉和麻強多了,等到荊去到美洲再回來還不知道要多久,暫且先用印度棉過度一下,回頭再把羊毛脫脂工藝琢磨出來,再把紡織機科技樹點起來,大秦人民就可以擺脫衣緊之憂,遊牧民族也可以愉快的能歌善舞,海外國家也可以快樂的接受大秦的商品傾銷,屬於是造福全世界了。
趙泗並不排斥戰爭,開疆擴土,文化融合,最後都離不開戰爭一錘定音。
但是在沒有一定的科技基礎的情況下,哪怕能夠橫跨三州,也只能曇花一現不能長久。
「說的我都想現在種下了,可惜現在天氣已經冷了下來……」鄒奉嘆了一口氣。
「北方苦寒,能耕種的時節實在太少,若是能在嶺南再開一處園子就能節省不少功夫了。」田辛試探性開口。
趙泗表示贊同,像中原之地四季分明,五穀園的科研工作確實十分耽誤時間,畢竟璞玉光環可不會縮短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也不能讓農作物頂着大雪茁壯生長。
一年最多種兩季,浪費時間的很。
南方地區溫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