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第205章 斗米二三錢_頁2
更新:09-25 06:10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科幻小說
覺。
李世民很勇敢,能夠勇於嘗試新鮮事務,堅持吃了三個小土豆,最後喝了兩大杯酪漿。
武士棱帶着司農寺的一眾官員過來,這位或許是因為懷玉之前獻了土豆玉米紅薯幾樣祥瑞,剛好司農卿出缺,武士棱這少卿就升上去了。
相比起辣椒麵香煎小土豆,玉米面鵝油蒸餅就更受眾人喜歡。
一邊吃着玉米面鵝油蒸餅,一邊討論着武家這些新奇的胡蕃糧蔬,司農寺主管農業,對這塊還算是比較專業的,他們向武懷玉提的問題,也很專業。
武懷玉的這些新糧蔬里,對朝廷來說真正最有價值的還是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三樣,可以充做主糧。
其中玉米雖產量不算高,但主糧性好,也更好儲藏,與高粱穀子糜子黍有一定相似性。
「臣以為,玉米土豆紅薯可以幫助在邊疆或是內地山區拓荒,」武士棱地主出身,連長安的宅子都能打造成農家樂莊園,是個真正懂莊稼農業的。
在中原平原地帶,尤其是水澆地,這些新作物沒太大優勢,有成熟的灌溉體系和平原良田,種麥稻更有優勢,但在邊地,或是內地山區,那些地方地廣人稀,水利設施落後。
種麥種稻就面臨缺水乾旱的問題,而種穀子糜子高粱這些,其實也是產量偏低,但現在玉米跟土豆紅薯搭配起來種,既不需要肥沃良田,也不需要良好灌溉設施的水澆地,廣種薄收也還是能有不錯的收成的。
要是搭配着養點豬羊雞鴨,無疑能讓大家在條件更艱苦貧瘠的山區安家落戶下來。
「土豆紅薯做主糧是差了點,但比起一般的瓜菜強的多,裏面含澱粉,也是能充主糧的。」
李世民問起這些作物的產量情況。
「陛下,以關中種麥粟為例,平原水澆地種麥產量更高,最好的水澆地畝產能達到三石,而在山區缺少乾旱,或是塬上、坡上,只能種耐旱的穀子糜子等,畝產則一石都不到,畝產約只有七八十斤。
在平原水澆地,麥子產量高,但在缺水塬上、山區,粟谷和高粱的產量反而比麥子高,平均畝產一石左右。」
武士棱這位司農卿也拿出他們司農寺所屬的幾塊地的數據來,「陛下,去年司農寺種的幾塊地,小麥平均畝產146斤,大麥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穀子223斤。」
同樣的地,產量最高的是粟谷,然後是高粱,再是大豆,小麥反而是產量最低的,不過同樣的糧食,如今小麥和小米是食用最多的。
高粱這玩意雖產量高,但不太適合直接吃,除非是災荒時,否則一般要麼釀酒,要麼餵牲口做飼料的。
「玉米、土豆、紅薯呢,畝產能達到多少,就正常情況下種?」
同樣的地,水肥不同,產量肯定也不同的,大田種植肯定跟試驗種植不同。
「陛下,臣以今年收的這玉米預計,大田裏畝產當起碼有一百八十斤一畝,一畝當比小麥能多收三四十斤,但比高粱和穀子可能要少三四十斤。
而種紅薯,一畝則當能產一千五百斤左右,不過紅薯水份大,要是曬乾就沒多少了,如果加工成紅薯粉,一千斤大約能出二百斤粉,一千五百斤則能出三百斤粉左右。」
「土豆的畝產要比紅薯的低,大約畝產千斤左右。」
懷玉說的這些是麥地谷地的種植產量,要是放到乾旱缺水的塬上、山區,產量肯定也相應的會降低。
可哪怕山里、旱地只有三分之一產量,那豈不也能畝產百斤紅薯粉?
「一畝紅薯能產一千五百斤,出紅薯粉三百斤?」李世民對這個產量很驚訝,那不是相當於兩倍於麥子,比穀子都能多出七八十斤來一畝。
大唐的糧食畝產都不高,一是水利設施不足,其次就是缺肥,甚至缺牛少馬耕地不深。
要是放後世,水稻畝產千斤稀鬆平常的事,一些高產稻田甚至能畝產近兩千斤雜交稻,就算是麥子,畝產六七百斤,甚至八九百斤也都很正常。
紅薯、土豆,畝產更能達到五六千斤。
但在大唐不行,最好的水澆良田,精耕細作,還要補足肥,產量也很難超過三石一畝的單季。
三石一畝基本上成了天花頂,絕大多數是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