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獵耕記 第53章 生長緩慢的美味
中午的時候,很多菜來不及做,只能簡單切了些裏脊肉、豬肝炒出來,配上幾個素菜,簡單吃上一頓。
到了晚上,那才是吃殺豬飯的正餐。
宏山家老漢老媽和林金友都回去了。
宏山沒有什麼事兒,留在陳安家裏,幫着陳安忙打理豬頭、豬腸。
而陳子謙和陳平則是去找隊長楊連德借了牛車,拉着另外那頭豬去交到食品站。
在很多人看來,總覺得豬腸腥氣、髒,但是,當兩個蜀人討論「吃啥子」的終極問題,又想補充點油水的時候,答案很可能就是「肥腸嘛」。
在後世,很多蜀人的一天就是從一碗肥腸粉開始的。
肥腸粉的紅湯麻辣酸爽,不會太辣也不過酸,光是端上桌看上一眼就能流口水。
現打的紅薯粉滑爽筋道,油炸的豌豆粒酥酥脆脆,然而,這些都是鋪墊,彈軟入味的肥腸才是主角。
奢侈點的人要再加上兩段冒節子,打結後的豬小腸圓鼓鼓的,一口咬下去,軟而彈牙,瞬間爆漿。
胃口好的再來一個焦香酥脆的鍋盔,就着湯湯水水的肥腸粉吃下去,巴適得板!
每每想到後世的種種吃法,陳安自己都忍不住吞咽口水。
今天卻是可以盯上那些粉腸了。
粉腸可以說是豬腸子裏珍貴的一段。
豬在吃食後,吸收的養分就匯集在粉腸里,那些粉都是營養精華。
而且,粉腸加工起來,非常簡單。
很多人在做粉腸的時候,把腸子裏的粉擠掉,簡直是暴殄天物。
最好吃的,莫過於粉腸裏面的粉和粉腸上連着的油皮。
陳安和宏山在將豬頭、豬腸打理好以後,把那些晾乾水分的肉也放到缸里醃製好,到屋裏看了下準備飯菜的情況,兩人也上手幫忙。
晚上來的人會比較多,陳安從自留地里拔來幾個蘿蔔,削掉皮以後,滾刀切塊,然後將粉腸和蘿蔔塊一起放在鐵鼎罐里,再放入一些蔥姜開煮。
大概半個小時後,被煮得鼓鼓的粉腸已經被煮耙,筷子一戳就破,蘿蔔塊也被煮熟,湯水變成乳白。
撈出煮熟的粉腸切成小段,成為白灼。分了些粉腸放在蘿蔔湯里,加鹽和蔥花調味,做成粉腸蘿蔔湯。
只需一個簡單的蘸水,就是兩道菜。
白灼彈性十足,一口下去,滿嘴流粉,這粉向來是粉腸的靈魂。
而用粉腸拌着煮出來的乳白色蘿蔔湯,應了原汁原味那句話,絕對是種享受。
這也是粉腸最常見的做法。
原本是用來做成刨湯的,最重要的粉腸,被他弄成了兩道菜。
再從酸菜罈子裏撈來用蘿蔔葉做的酸菜煮了血旺。
而耿玉蓮他們則是準備回鍋肉、粉蒸肉、爆炒豬肝和五花肉絲。
菜品不多,但一家人實誠,量做的很足。
所用的材料都是來自今天剛殺的黑豬身上,配菜是來自自留地里的新鮮蔬菜,一年難得吃一次殺豬菜,這吃的就是食材的新鮮,吃的就是一種鄉間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對未來的寄盼。
看着準備的這些菜,陳安免不了感嘆。
對於他的上輩子來說,這只是一份愁緒、一份回憶——今日又難得重現了。
陳子謙和陳平回來的挺快,和林金友估計得差不多,一頭豬交到食品站,換回來九十三塊錢。
陳平將牛車趕回去交到隊上以後,也順便去給生產隊長、副隊長、會計、記分員,這幾尊大神幾乎是家家殺年豬都會請的,關乎來年上工的事情安排和工分統計,馬虎不得。
另外還跟兩家玩的比較好一點的人家打了招呼,請他們傍晚過來吃殺豬飯。
陳安也專門去找了李豆花,師傅可不能忘。
這一來可是一家子,老人小孩全到。
別看沒幾家人,卻擺了整整四桌。
一頓殺豬飯,做的簡單,哪怕後世這樣的殺豬飯平平無奇,陳安依舊吃得津津有味。
別的不說,單是這豬肉,那就不是後世那些用飼料催出來白豬能比的。
這是正宗的鄉村黑豬餵養兩年的好東西,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