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一五章 經濟交給市場
更新:01-16 23:27 作者:董王不懂 分類:軍事小說
趙烈文的意思是水陸並進,這是佔領北圻最快速的途徑。燃武閣 www.ranwuge.cc
華族現在最怕的就是打持久戰。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華族到目前為止,打的幾場大仗基本上都是快速結束戰鬥。
這也是為什麼董良還能夠拿出那麼多的資金來投資教育和地方建設。
從1850年到現在,南方幾乎每年都在鬧洪災。
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戰爭爆發。
這種惡劣的氣候狀況並沒有因為華族的統治而有所好轉。
現在已經是三月份,很快又要進入南方的夏季。
去年夏天,華族剛剛控制閩省就遭遇了洪水災害,那時候,董良不得不調撥力量,全力抗災。
周騰虎最近組織內閣劃撥了一千萬華元用於地方水利建設。
各地趁着春耕之前大規模發動民眾做河工。
整個華族的控制區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周騰虎對治水有很深的研究,傳統文人有不少研究治水的。因為治水很容易青史留名。什麼蘇堤、白堤,就連蘇軾、白居易這樣的名人都喜歡蹭治水的名聲。
不過現在華族治水主要接受董良的建議。
董良的治水方案就是在大河的沿岸建立泄洪區,在汛期的時候,開閘放水,直接將泄洪區淹沒。
這樣的方案簡直就有些驚世駭俗,上一個這麼做的人似乎還是大禹。
因為這種治水方略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要遷移大量的百姓。
周騰虎將治水與移民工作結合到一起。
他將洪泛區的百姓遷移出去。反正華族現在有足夠的地方安置百姓。
光是一個呂宋就可以安置上千萬人口。
等到呂宋當地的華人人口佔到絕對優勢地位,到時候就可以由總督區升格為行省。
董良的總體思路就是本土的土地,哪怕是荒着,也要保護好,因為這裏是留給子孫後代的核心之地。
過度的開發華族內部的土地,那是在透支子孫後代的資源。就像是黃土高原,那裏本來是華夏的發源地之一,很早以前那裏都是物產豐富的森林,可是因為歷朝歷代對黃土高原的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資源被透支,破壞。
以至於到了唐朝之後,關中再也不是八百里秦川沃野,龍興之地,長安也再不適合作為京城。
董良覺得華族本土的很多地方已經不適合繼續開發利用了,應該將那裏的人口大量遷移出來,用幾百年時間給土地休養生息,也許那裏還能夠成為一片沃野。
而現在外面有大量的土地等待開發,沒有必要透支本土的土地資源。
大河沿岸的土地一般都是開發比較嚴重的地區,河堤越來越窄,自然就更容易爆發洪災。
有了泄洪區之後,就可以人為地控制洪水爆發的地方和規模。
而對於那些山區,董良則主張建造大量小水庫,因為這些地方不僅僅是洪災的問題,還會面臨旱災的問題。
因為山區的地形,存水的能力差,一到旱季的時候很難找到水源。
而在山區建造水庫可以依託原有的山體,這就降低了成本。
董良建造小水庫也是借鑑了後世的經驗。
在他的家鄉就有很多的小水庫,大多數都是在建國初期建造的。
為了配合這些水利工程,華族幾乎在每個有條件的府都修建了一座水泥廠。
大興土木,怎麼能缺少水泥這一神器呢?
華族沒辦法將資源都放在戰爭方面,這就需要總司令部精打細算。
康老八不是個會算賬的。這個擔子就落到了總後勤部的徐金池的身上。
這位在華族高層沒什麼存在感的後勤部長,愁得頭髮都要掉光了。
不僅僅是日常的軍費開支,就是每一場戰爭的花費,他都要認真地核算,然後告訴董良。
至於這仗到底打不打,那就要董良的了。
要是沒錢的話,董良硬要打,那麼就由董良自己想辦法搞錢。
徐金池從來不越俎代庖,他只會將自己的工作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