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晉 第二三二章 變遷
冬日日短,太陽下墜的飛快。燃武閣 m.ranwuge.com很快便是暮色四起,周圍的光線黯淡了下來。
在沿着寬闊大道下了南城山崗,穿過平坦的長干里的聚居之處之後,前方一條玉帶纏繞,碧水橫欄。
就在李徽的眼皮底下,仿佛是歡迎李徽的到來一般,秦淮河兩岸的燈火開始次第亮起,很快便如繁盛的星河一般燦爛起來。
秦淮河水倒影着燈火,宛如一條流淌的星河一般。遠遠望去,秦淮河南北岸邊人流如織,歌聲飛揚。路旁的小吃攤升騰着熱氣,店鋪的燈火里車馬穿梭,繁忙無比。
李徽這才明白謝玄所說的還沒有進城的概念是什麼。和南籬門下來的情形相比,這裏才叫真正的繁華。即便是天已經黑了,依舊沒有絲毫的影響。這些人悠閒的在河岸長街上徜徉,在秦淮河兩岸遊玩走動,店鋪也不打烊,或許他們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李徽對建康城的認知還並不深刻,他知道建康繁華,卻不知道建康城繁華到什麼樣的地步。以吳郡等地作為對比,那可是太小看建康城了。
建康城原來叫建業,乃東吳故都,當年孫權稱帝便定都於此。
但在東吳時期,建業其實規模還不大,總人口不過六七萬戶,方圓不過十餘里而已。
如今的大晉都城建康,雖然是以建業為原址建立的城池,但是其規模,人口,繁華程度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大都。
五胡亂華之時,北方士族百姓衣冠南渡,十餘年間便達百萬之巨。其後數十年間,北方紛亂,陸續有南渡之民,到現在具體數量已不可考。但是粗略估計也有一百五十萬之眾。
南渡士族百姓中的一部分被安置於各地的僑郡僑縣,一部分被阻擋在江北之地,但是其中許多人抵達了都城建康安居下來。
從那時起,建康城的人口便開始膨脹,規模便開始擴大。數十年間,原本人口只有不到二十萬人的建康城,如今已經是擁有二十多萬戶,人口高達八十萬的超級城池。
原本方圓不足十里的城池根本容納不下這麼多百姓。於是乎大晉朝廷開始擴建都城。以內城作為原點,向四周進行擴建。以逐漸形成了北臨玄武湖和鐘山,南抵秦淮河,西接長江江堤,東抵青溪河畔的主城格局。
但這樣還不夠。隨着人口的增加,不得不在外圍再圈出城廓來,建造籬門籬牆,形成內城外廓的格局。
其實,嚴格來說,建康城真正的城牆只有兩道,一道內城城牆,一道是外城的城廓城牆。而所謂的主城區便是以秦淮河和青溪作為界限。內為主城,外則為百姓聚集區域。
事實上所謂的第二道城牆,可以被理解為一道河水的城牆。這可能是史上第一座正兒八經的開放式城池。當然是在外圍城廓的籬門成為正式城牆和城門之前。
而建康城的獨特之處還不止於此。建康城除了台城這座內城之外,在城廓之內,主城之外的區域建造了大量的小型城堡。
西側長江岸邊西籬門外有石頭城,西籬門內有西洲城,東側有東府城,南側有丹陽郡城,冶城,北面有白下城,宣武城,南琅琊郡城等等。
這些小型城堡大多為重兵屯駐之所,駐紮着拱衛京城的中軍各營兵馬,作為維持治安,拱衛台城的重要力量存在着。他們就像是一個個衛星,圍繞着內城分佈,拱衛着京城的安全和治安。
當然也有些城堡屬於專門的作坊機構之所。比如冶城便是冶煉作坊的聚集之地。朝廷冶煉金屬,鑄造兵器等事務都集中於此處。
建康城,在作為大晉的都城數十年之後,如今已經是一座擁有八十多萬人口,六萬駐軍,十幾座大小城堡。外廓城方圓已經達四十餘里的超級大都城。
這裏手工業和商業發達,水路四通八達交通通暢,不僅是大晉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的中心。不僅如此,南北交融之後,中原高門大族,江南士族豪門,各地名門高士匯聚於此,更是一處思想文化匯聚的中心。這裏是天下人嚮往的所在,是一座夢幻一般的城池。
對於李徽等人而言,此刻就像是鄉下人進了城一般看着眼前的一切,對一切都感覺到甚為驚訝和新奇。即便是李徽,見識過後世繁華的大都市,見識過比這裏更為繁榮的場面,卻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