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食終日,加點修仙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陽真火來做第一驅動力

更新:10-15 12:51 作者:晉王孟伯仲 分類:玄幻小說

    什麼是陽?

    這實在是一個能夠讓所有浸潤華夏文化的人類都能說上一兩句的論題。隨時代變遷、學派更迭,人們對「陽」的概念解釋也層出不窮。

    大眾所認為進步的、所認為保守的、所認為落後的,乃至感覺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古代西方世界觀,都對「陽」的概念有自身的理解。將幾個不同的派別對陽的解釋拿來比較,粗暴地認為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更「好」,本身便不夠理性,從情感出發,也談不上有什麼優點。

    只看該概念的提出跟發展,總離不開太陽。

    原始文明的誕生總要伴隨着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因為他們不觀察自然現象就得餓死。只要地球上沒有一塊地方能夠自然地流淌着奶與蜜,那麼所有初步形成的文明都得經過這個階段。

    自然現象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直觀的,可以周期性觀測到的現象,便是日升月落、晝夜交替。

    其他再沒有什麼現象,能夠在比這更引人注目的同時更具良好的周期性,在具備良好周期性的同時足夠直觀,或在足夠直觀的同時最引人注目。

    日月就在那裏,在人類組成聚落後的漫長時光中,它們幾乎以完全恆定的頻率,在天穹交替。如果說觀察一年四季的周期性還需要付出以年為單位的時間作為代價,那麼「一天」就在那裏。

    一天作為時間,剛好是相鄰周期相似性最有保障的時間單位。光照、濕度、溫度等等因素,在前一個小時和後一個小時內能發生很大變化,但如果拉長到一天的平均情況,乃至變化圖像,前一天和後一天,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相仿的——如果今天因為一場陰雨導致極速降溫,那麼可以期待以這場陰雨為界,在這之前的幾天、或是在這之後的幾天,它們的天氣情況十分相像。


    掌握在「一天」中該有的活動規律,是原始文明中人類最需要學到的事。

    於是,人們需要觀察日月,因為它們的運行,不管是基於什麼在運行,都足以成為一天中氣溫、光照等諸多因素的導向標。

    掌握溫度變化的規律,可以讓人不至於在凍死和熱死之間來回橫跳;掌握光照的規律,可以讓人最大限度地在適宜光照下發揮自身能力——當然,在足夠漫長的進化時間中,不具備這種能力的物種大抵都會被掌握了此類能力的亞種淘汰。

    在這樣的觀察和掌握,並改造自然的生活中,日月理所當然地會收穫人們的好感和惡意,並將其人格化,具體化,最後再返還為自然的一環。

    在人類早期能夠觀察到並利用的自然現象中,日月是最不為人類所能移的自然現象。

    人們可以用石塊投擲、可以打磨石器、可以用投石索砸翻、捆縛獵物,可以做這做那,甚至可以做着移山填海的夢,但總改變不了日月在天上行進的情況。縱有羿射九日,但好歹把一顆留下來了不是?

    日月是那麼穩定,在幾乎固定的時間中出現,移動,從一邊到另一邊。人們今天獵到野兔,兔子可能會在之後的幾天絕跡,但太陽不會;人們今天和猛虎搏殺,殺掉的老虎成為人們功績的一部分,慶祝了幾天,但太陽依舊東升西落;人們和另一個族群交戰,打得「血流漂杵」,感覺天地為之變色,可太陽依舊不慌不亂地移動。

    比起太陽,月亮還要好些,起碼對於地表上看天的人類來說,月亮相比太陽的變化要更多、更複雜、有更多的周期作用在月亮上。

    但太陽就是太陽,除了日食,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太陽的東升西落,阻擋它出現在天穹,帶來溫暖和光明,甚至是炎熱的酷暑和灼目的光芒。

    太陽的運行之穩定對所有能觀察到它的人來說都是那麼堅不可摧,以至於原始文明的統治者為了給自己的神聖加上一層光輝,要藉口自己就是太陽的化身。更不妨說,在大多數原始宗教中,太陽神總能站上一席之地,並在不少原始自然崇拜中成為主神。

    在原始自然崇拜誕生之後,太陽有了名字——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的人們,也是先認識到太陽,再認識到恆星,我們靠認識太陽來認識恆星,而不是靠認識恆星來認識太陽——就叫太陽。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陽真火來做第一驅動力  

相關:  一隻草妖精  刺客腦闊有點疼    校花的貼身高手  逆天邪神  神話版三國  儒道至聖  
下面更火
搜"飽食終日,加點修仙"
360搜"飽食終日,加點修仙"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