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魚的日子 三百五十九章 淺談
更新:11-04 17:02 作者:鄭家老二 分類:科幻小說
鄭雄無所謂,一旁的朱標卻是皺着眉頭說道。
「從昨晚開始,湖廣布政使司就已下了大雨,暴雨聯綿,今日曾發來預警。」
「今日,長江和黃河的水位有明顯上漲,航運近乎停擺。」
「大雨由西而來,若是雨勢不絕,恐黃河泛濫,長江沿線俱會遭災。」
「希望天公作美,能夠就此停住,不要再下了。」
額,不會吧!
還真有可能水淹南京城。
沒聽過啊!
明朝也就弘治萬曆發過大水,江水倒灌進入了南京城,致使城內一片澤國,百姓流離失所。
現在有老朱坐鎮,江水再大,南京城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必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必要的時候,肯定會有所取捨。
除非都不想幹了。
不過,這個消息很重要。
要做防汛抗洪的準備了。
也不知道臨時抱佛腳有沒有用。
范顯祖聽完,搖了搖頭。
「湖廣布政使司晚間有消息傳來,大雨還未停歇,上游洪水以至,已開啟雲夢澤,將江水倒灌,緩解下游壓力。」
「此舉只能緩解一時的壓力,若是暴雨不絕,後果怕是不堪設想。」
長江水患沒有黃河多,雲夢澤是一方面,八百里洞庭湖也是一方面。
先有雲夢澤,後有洞庭湖調節洪水,長江水患並沒有黃河水患嚴重。
凡事有好有壞,雲夢澤承擔泄洪的同時,大量的泥沙也被帶去,形成了廣袤的江漢平原。
自「華容隆起「北側至漢江以南的廣大地域,在古代統稱為雲夢澤。
秦漢以前(距今兩千多年前),雲夢澤是連綿不斷的湖泊和沼澤,長江流到這裏呈漫流狀態,江湖不分,隨季節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長。
雲夢澤全盛時的水面總面積達26000平方千米,成為長江和漢江洪水的自然調蓄場所。
因此,當時長江中下游的「洪水過程不明顯,江患甚少「。
在九穴十三口分流洪水的同時,大量泥沙又淤塞了九穴十三口,分流作用越來越小,人們在分流河道淤塞的先決條件下,將九穴十三口先後堵口築堤,進一步擴大了耕地面積。
到明朝嘉靖年,最後一個位於北岸的「郝穴「被封堵,至此,形成了連成一線的荊江大堤,也形成了單一的荊江河槽和廣闊富庶的江漢平原,雲夢澤全部消亡。
由於荊江洪水的倒灌,洞庭湖進一步擴大,替代雲夢澤成為了調蓄長江洪水的天然場所。
每年的洪水期,更多的江水自城陵磯倒灌入洞庭湖,迫使洞庭湖「南連青草,西吞赤沙,橫亘七八百里「,洪水期湖面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千米。
洞庭湖進入了全盛時期,也成為了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泊。
這些鄭雄都知道,洞庭湖更是鼎鼎大名,想不知道都難。
現在,長江有水患的危險,荊州一線,水患侵襲,指定遭災。
短期還好,長期肯定不行。
如此,洞庭湖就成了首要選擇。
現在,洞庭湖的重要性還沒凸顯出來,朱標和范顯祖憂心忡忡,鄭雄便插了一嘴道。
「江北荊州有雲夢澤,江南嶽陽有洞庭湖,必要時都可引江水倒灌而入,下游當可不為所累。」
鄭雄這話一出,范顯祖和朱標一怔,向着鄭雄看去。
有道理。
荊江以北,堤壩不斷修築,江漢平原越來越不可或缺。
泄一時可以,長久肯定不行。
泄一時可以,長久肯定不行。
這個詫異是給鄭雄的,沒想到鄭雄對這個還有了解,還給出了建議。
「醫侯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地勢還是有點差異的,加上荊州所建大堤並未合攏,現今只能儘量減少江水倒灌。」
額,合着你都知道,那不就是沒辦法,湖廣布政使司也就這麼說說。
語言的藝術?
「洞庭湖嗎?不知道能夠容納多少江水?若是能夠全部容納大部分江水,或許可以儘快把堤壩修建起來,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