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山海行 第326章 上門填闕_頁2
:「那我也下去幫忙。」
丁鯤忙攔住他道:「少主,別看你神功了得,但你不通拉縴的手藝,下去也只能添亂。」
只見岸上仟夫已經排成若干個長列,縴繩其實不是一根長繩,而是一段段繩子互相套索在一起,每仟夫肩頭都掛着一個繩套。他們拉縴的的動作和江朔所想的完全不同,只見他們趴在地上,手腳並用向前爬行,不一會兒一條條縴繩都漸漸拉直了,仟夫的首領開始喊起號子,眾人一齊跟着呼號,縴繩繃得筆直,嘎吱吱的亂響,船上人用竹篙點擊河岸,大船離開泊岸,向着上游慢慢移動起來。
仟夫們用手、肘、膝、腳牢牢抵在河灘的砂石之上,渾身的肌肉緊繃着,隨着呼號規律地左右擺動,拉着縴繩前進,才不過走了幾十步便已經大汗淋漓了。
仟夫們幾乎貼着水岸邊前進,河水與汗水交織在一起,果然一個個都被都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濕透了,江朔這才知道果然不能穿一件衣衫,否則磨破了衣衫不說,裹着濕漉漉的衣服也必然非常不舒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拉縴最難的是將船從錨泊地拖出,一旦大船逆水行走起來,反而沒有剛開始那麼吃力,江朔發現拉縴果然是個手藝,不是有傻力氣就可以的。
仟夫並不是直線前進,行進間,船上撐篙的船夫間或高喊:「穩住,穩住!」拉縴的首領卻喊:「閃避!閃避!」
原來是河中上游一層層濁浪拍來,其中最大的浪鋒稱為「水筋」,仟夫和船工通力合作擺動船身,調整船隻切入水筋的角度,來減弱河水的衝擊力,確如丁鯤所言,如果一味用蠻力拉扯,大船迎頭撞上水筋,輕則被推得逆行,重則船隻翻覆都是有可能的。
大船上行之際,張果先生也從艙內出來了,他打了個哈欠又伸了個懶腰,吧唧吧唧嘴道:「喲,向峽門去啦,丁老弟,今日走那個門啊?」
江朔不知道走哪個門是什麼意思,轉頭望向丁鯤,丁鯤對江朔解釋道:「少主,此處稱三門峽,河中有三座小山,據說原本是插入河中的一整座山,因其山頂平如砥石故名砥山,砥山幾乎將河水攔腰截斷,大禹治水時,大禹以神斧劈山通河,將砥山劈做了三段,這三座小島分別以『人、神、鬼』命名,形成了四條水道,其中貼着北岸的水道太過狹窄無法通船,其餘三條可以通船的水道稱為『人門』、『神門』和『鬼門』。」
江朔向前望去,見河中果然矗立着三座小山,這三座小山頂果然像砥石一般平整,高低又都差不多,看來確實如一座山被切成了三段一般,再看三座小山前的河水中還有一座小島,小島之南還有一座孤峰。
這孤峰傲然獨立於濁浪之中,將傾瀉而下的河水一劈為二,雖然與人神鬼三門比起來不算太高,但看來卻覺氣勢雄渾更勝三門,丁鯤見他看的出神,道:「此島名張公島,而這水中孤峰便是砥柱了。」
江朔道:「原來所謂『中流砥柱』就是此處啊。」
砥柱在河中靠近南岸的位置,內側清淺而外側渾濁,越是靠近三門峽,水流愈急,大船被水流推着不斷靠近砥柱,仟夫幾乎都被拽到水中,江朔見仟夫一個個弓起脊樑,渾身的肌肉鼓起,縴繩的拉力幾乎突破了仟夫的極限,不由得渾身顫抖起來。
這時從河中三門中最左側的鬼門北側河中山上拋下來三股長索,這繩索由多股麻繩聚成,粗如人臂,頭上繫着羊皮製成的浮筏,因此不會沉入水中,一路順流漂到大船下,船上船工用長鈎將其勾起牢牢固定在船頭的大鐵環上,固定已畢,前面山上響起了號子,江朔這才注意到山頂上有三個巨大的絞盤,每個絞盤配有三十個河工推動,絞盤絞動拖拽着大船向左側鬼門駛去。
得此絞盤長索的協助,大船向上前進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此處河水清淺,江朔忽然感覺道一陣隆隆的摩擦之聲,船隻劇烈地震動起來,原來大船已經刮底了,好在水底砂石經河水千萬年的沖刷,早已不復尖利,大船在眾仟夫的拉拽之下竟然擦着河床向上艱難的前行。
靠近砥柱時,江朔見砥柱經過千萬年的激流拍打、風雨侵蝕,早已沒有草木,只留下了一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