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最強狂醫 第1364章 我迷茫了
更新:01-21 17:52 作者:大大大大紅 分類:都市小說
李保國的話,讓葉不凡也柳半夏兩人同時微微一愣。道友閣 www.daoyouge.com
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無奈。
跟之前熊霸所說的一樣,玄門的態度,就是廁所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當然,葉不凡並不是說玄門就一定是錯的,自己就一定是對的。
因為,從李保國的話來看,他說得確實很有道理。
而且,他剛才那番話,也讓葉不凡再次意識到,玄門對自己未必有多少敵意,但跟他絕不是一路人。
雖然李保國說得輕描淡寫,但其實,玄門的中心思想,跟《道德經》當中的說辭,不謀而合。
《道德經》,乃是大夏國歷史上的一部奇書,記載的,乃是所謂內聖外王之學。
《道德經》的文意深奧,包含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大夏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當今世界,除了《聖經》以外,是發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
被譽為大夏文明之源,萬經之王。
而《道德經》的思想核心,就是道法自然。
主張溫和、虛、靜、柔弱,反對暴烈。
主張上善若水及對善與不善的辯證肯定。
主張自然無為、道法自然,反對亂作為、粗暴干預。
主張儉樸,反對奢靡。
主張謙虛、忍讓、不爭、低調、寬容,反對顯擺、張揚和高調等。
「持而盈之,不如其意;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過於鋒利的東西,容易損壞。
手裏拿的東西太滿了,不如放下一部分
就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當法地安靜柔和也,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法,法則也。人不違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得全覆也;法道也。道不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
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
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及無儀,故轉相法也。
道順自然,無故資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為主,其一之者,主也。
《道德經》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真正完美的,看似不足;真正充盈的,看似虛空。這樣才能取之不盡,用之無窮。
剛才,李保國所提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道德經當中最精髓的部分。
通俗理解為,道是創造天地萬物的原始之母。
因此,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道法自然」並不是把道與自然對立起來,道是終極的、絕對的,沒有「外」,所以「道」就是「自然」。
「自然」這一概念,按照玄門的學說中,一般有三方面構成。
即一是不干預,自由發展。
二是不勉強。
三是出於天然,不假人工造作者。
由此可以看見,李保國所言之道,即因循自然之規律,達至「無為而無不為」之境。
此外,「法」一詞在句中作為動詞,即效法、因循、遵守之意,而無法則、法律之意。
以大地的無私載、謙卑無爭為法,以天之無私藏為法,以道之自然為法,從而道與自然歸一。
此處之法乃道之法,對道的遵循可以使得天、地、人三界秩序井然,得以理治。
宇宙萬物是一個整體,人、天、地、自然等構成了一個有層次、結構、整體的系統,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