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遼東從軍行 第一百五十六章 精神食糧
巴來扎西忠實的執行了楊林的命令。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為了立威,他回去後先是把王一屏和戴集賓這些人又狠狠打了一頓。然後才說讓他們配合指認細作。
王一屏和戴集賓這些人被打怕了,只能按照官兵的命令行事。他們被告知,在後金軍打來之前查不到細作,通通要被砍腦袋。如果有人想逃跑或是搞點別的小把戲,那麼儘管試試。
這些人裏面還真有不信邪的,第二日就有兩個傢伙趁機逃跑。結果沒跑上多遠就被官兵的馬隊追上,直接就砍掉腦袋掛在城門上,嚇得其他細作瑟瑟發抖。
而且因為這件事,所有被俘細作的口糧驟降,每人每日只有兩塊巴掌大的粗麥餅子和兩條鹹菜。這些人在後金攢的油水很快就耗幹了,被餓的前胸貼後背。只能小心認真的做事,以此多換些吃食果腹。
孟若芳擺脫了王一屏和戴集賓的控制,心情變的格外美好,每日臉上都充滿了喜悅。不僅是她,整個戲班子上下也是輕鬆歡快,一改往日的死氣沉沉。
楊林治軍很嚴,官兵整日訓練很少有放鬆的時候。因此他以每月五兩銀子的價錢把孟若芳的戲班子僱傭下來,就是為了給官兵娛樂減壓用的。
五兩銀子聽着不多,但對這些四處漂泊的藝人來講,無疑是一筆穩定的財源。而且楊林還提供食宿,面對的觀眾就是官兵,這樣的好事在這年頭想都不敢想。直把孟老闆等人高興的直掉眼淚,多次叩謝楊林的恩情。
東北二人轉起源於明末清初,最開始是廣大百姓在田間地頭自娛自樂的表演,後來才逐漸發展起來。而此時剛剛起步,還沒有後世那麼多的劇目和曲調,觀看的人數也不多。
不過沒關係,有楊林這位魂游後世的大神,直接把二人轉的發展速度提升了數百年。他為了給軍民減壓鼓舞人心,竟抽時間將後世著名的二人轉正劇《回杯記》寫了出來。並且絞盡腦汁回憶曲調,靠着不專業的哼唱教授孟若芳等人。
二人轉正劇可並非是後世某些小劇場演出的低俗曲目,也不是某些人演的脫口秀。而是實實在在好聽又接地氣的地方戲曲。
孟若芳等人畢竟是吃這碗飯的專業人士,只不過聽了幾遍楊林不專業的哼唱,沒幾天竟逐漸摸索着把這場戲的曲調、配樂、過門、快板甚至是一些台詞完善起來。並且開始排練,準備演出。
楊林對此大喜過望,竟一口氣又把《包公放糧》、《岳母刺字》、《四郎探母》等數部具有愛國情懷的劇目寫出來。
他知道講什麼民族大義對這個時代的人基本不起作用,因為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沒達到那個高度。那麼就用這些精神食糧去慢慢影響和滲透吧。
當這些正式劇目開始在城中十字街搭台演出的時候,靉陽全城都瘋狂了,幾乎是萬人空巷場場爆滿。只見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周圍的房上、樹上也全是人。巡檢司、偵緝隊、還鄉團全員上陣,嗓子喊冒煙拚命的維持秩序,生怕發生踩踏意外。那場景就如當初看女真俘虜時一樣熱鬧。
來自後世的二人轉正劇那叫一個正宗,詞曲唱腔在這個年代那是聞所未聞,絕對的出類拔萃,這讓全城軍民大開眼界。他們的心情隨着劇中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有時候竟觸景生情跟着直掉眼淚。
如《回杯記》中張廷秀對未婚妻王二姐獨白的那段演唱,是全劇的高潮所在。
「......皆因洪洞遭荒旱,一連三年沒收成。頭一年荒旱沒下雨,第二年五月端陽起了蝗蟲。第三年三月十八下場透雨,直下到八月十五才把天晴。旱的旱來澇的澇,黎民百姓受貧窮.......」
當唱到這段張廷秀家鄉受災的情景時,台上演員和台下軍民哭聲一片。因為劇中唱的就是他們的真實經歷。就連張祝這樣的硬漢也是紅了眼圈,哽咽不斷。楊林這個大「編劇」也沒好哪去,受現場氣氛的影響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不過劇中的結尾是皆大歡喜,滿足了觀眾對美好結局的願望。
兩天後,王長水是頭一個回過味兒來的。他找到楊林豎着大拇指,只說了一句話:「大人,高,您實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