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崢嶸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村內紛爭(上)
更新:02-29 00:11 作者:狂風徐徐 分類:軍事小說
天氣愈發冷了,李善有點懷疑自己對阿史那社爾那番話不是胡扯,真的是一年冷過一年,去年明明沒這麼冷的。
裹着厚重皮襖的李善呆坐在椅子上,搬着手指算,小冰河時期,記得封建時代之前有一次,不知道是商還是周,東漢末年到三國西晉肯定是一次,唐末五代是一次,明末是一次,好像一共就這四次……不過史書上也說的很清楚,突厥敗亡,是有天氣原因的,草原寒冷,牛羊馬匹凍斃,大面積饑荒,再加上唐軍精騎在大雪天的突襲……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李善突然想起了這句詩,好像是唐中期的邊塞詩,如果這一世蘇定方還有這番經歷,這首詩倒是能用得上的。
這幾日,李善看似在溫習,實則腦子裏在盤算三件事。
其一,怎麼賺錢。
其二,天太冷了!其三,到底用什麼詩?!翻了翻手邊的詩集,李善隨手丟開,這個時代還沒有雕版印刷術,公開的詩集出版幾乎沒有,他想搜集詩集,來判斷腦海中的存貨到底有沒有出現……難度有點大。
不過也不是沒有收穫,李善從房遺直送來的一本詩集中發現,「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是五代南梁琅琊王氏族人王籍的作品。
嘖嘖,好險啊!外面鬧哄哄的一片,李善精神一陣,將皮襖裹了裹,帶着小蠻就往前面去了,溫習……真的沒必要,填空題基本都有把握,釋義大都也湊合的過去。
房遺直、宇文士及都說過,進士科……主要就是看你雜項,也就是詩文的水平。
大門右側,原本的炊房已經完全變了個樣,二十多人正在旁觀兩個婦人正在燒火做飯。
呃,主要看的不是做飯,而是兩個婦人正在使用的土灶。
這是李善畫了圖紙,又詳細解釋,從村中找了兩個泥瓦匠,正好齊老六也能幫把手。
李善早就不耐煩這個時代的灶台了,太簡陋,而且不通風,沒有煙囪,太不習慣,之前沒什麼時間,而且上半年村中忙着農活,人手也不足,這時候倒是有空,而且人手也夠。
這種土灶,李善用了很多年,從五六歲開始就要蹲在後面燒火,太熟悉了,甚至還曾經親眼看村中匠人砌起來,很快就弄出個差不多的。
只是前世有磚頭,這一世……李善琢磨要不要弄個磚廠,那玩意銷路肯定不錯,也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前天灶台就搭好了,今天才能用,李善試過,之前王仁表送來的幾個鐵鍋都剛好能嵌進去,手藝還真不錯。
朱瑋好奇的看着土灶,「大郎居然連這都懂……」「略懂略懂。
」李善打了個哈哈,「下面燒柴火,一個灶台一個柴火堆。
」「煙氣從這通道上去?」「嗯,煙囪飄上去,炊房清爽多了。
」「下面為什麼兩層?」李善笑道:「上面一層燒柴火,不用了就把炭火往前推,掉到下面一層,再弄出來,正好做個炭盆,用來取暖。
」「倒是設計精巧的很。
」馬周嘖嘖兩聲,「不過得用好鐵打制的鐵鍋。
」一個婦人正在用一個長長的鈎子將炭火推到下面,再用一個小巧的鏟子將炭火鏟到盆中,李善蹲下來烤着火,心想今晚總算要暖和點了。
前世就是這樣,每到冬天,爺爺就是用晚上做飯留下的炭火取暖,小小屋子,溫暖如春,自己趴在簡陋的桌子前做作業……原本李善是準備直接用煤炭取暖,因為這個時代木炭……挺貴的,李善如今錢這方面有點捉襟見肘,實在用不起。
關中,本就是全國煤炭最集中的地方,李善還特地打聽過,巨鹿魏氏的魏收……魏徵的族叔,編纂的《魏書》中提到過,關中土燃,無火而煙氣大起,方數十里,月余不滅。
典型的地下煤炭自燃啊。
李善還準備就做這一行了,但想想就作罷,在後世玩這一行都需要密集資金、人力資源,朱家溝實在玩不起這一行,而且如果召集人手過多,來個幾千上萬人都不算多,說不定哪天一個黑鍋就砸下來了。
而且煤炭取暖,好像會二氧化碳中毒,自己倒是不怕,就怕其他人出事,但用木炭取暖是符合這個時代普遍認知的,從土灶下層掃出炭火,燒飯取暖兩不誤。
而且土灶上李善還特地讓人做了個小小的口子,讓齊老六打了個小巧的鐵壺裝進去,燒飯的時候順帶能煮一壺水。
「七伯,今兒就特地來看這灶台?」李善有點奇怪,「待會兒讓齊老六他們過去就是。
」「進去說吧。
」朱瑋嘆了口氣,將閒散人等都趕走,只帶着五六人進了正堂。
正堂比較通風……李善這幾日都不肯來,讓人將門關上,端了幾個炭盆進來,還讓人將沙發搬來,才縮着手坐下。
「咳咳,咳咳。
」聽見小蠻的咳嗽聲,李善轉頭看去,一個中年漢子在廊下和墨香說着什麼,這小妮子平日裏侍候母親,這會兒怎麼跑到前院來了?「那是雷敬,八月定居,是墨香的舅父。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