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 第265章 大航海
更新:07-29 18:50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軍事小說
洪武二十五年的年初,除了明軍在淡馬錫港與陳祖義為首的海盜集團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戰爭以外,整個大明周邊的局勢都顯得異常的風平浪靜。
雖然清化港的明軍傾巢而出,奔波了幾千裏海路前往救援,但安南人並不敢輕舉妄動他們很清楚,就算清化港守備空虛,拿下了清化港,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安南已經失去了北方的群山以及富良江作為屏障,而明軍屯駐在交趾、廣西、雲南、貴州的軍隊,隨時都可以集結南下,一旦觸怒了大明,安南幾乎沒有什麼抵抗的手段。
而小小懲戒了陳祖義以後,明軍也並沒有貿然集結兵力前往舊港報復舊港是南洋最大的港口,沒有之一,與淡馬錫港不同,那裏的情況非常複雜,不僅僅是處於海峽南端,而且是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中間地帶,也是三佛齊王國與滿者伯夷帝國的緩衝區。
所以,雖然是半獨立的三不管地區,但是那裏僅僅允許實力強大、但還不夠強大的勢力存在,並且需要這些勢力互相牽制,決不允許有任何一方,能夠壯大到獨自建立或者對抗一個國家的地步。
而這種微妙的平衡,會在陳祖義實力受損後,被稍微打破。
但其中隱藏的叢林法則,又會讓這種微妙的平衡重新恢復正常.除非,一個龐然大物向這裏伸出了爪子。
大明不能,至少現在不能去插手舊港的事務。
貪多嚼不爛,在引起三佛齊王國和滿者伯夷帝國的警惕乃至敵意之前,大明需要先把淡馬錫港建設好,建設好這裏的港灣,駐泊一支能夠控制區域制海權的分艦隊,以及足夠強大的、能夠稱之為「永備工事」的堡壘群。
這次立足未穩被陳祖義偷襲,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但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再出現一次了。
而且實話實說地講,僅憑淡馬錫港現在的明軍,也無力再發起一場對海峽南端的遠征了。
畢竟城牆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來修補,傷員需要救治,淡水和糧食儲備都已經告罄,而當地還沒有建立配套的民政和司法體系,這些都需要時間,甚至支援艦隊本身都做不完這些事情,必須要等到下一批從大明本土出發的艦隊抵達此地,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好消息是,淡馬錫港的明軍並不需要等太久。
在充分休整後,大明的第二次下南洋行動就要開始了。
相比於第一次最遠只到達了占城國的沿海,這次下西洋艦隊會走的更遠一些,甚至淡馬錫港,都不會是他們的終點。
而在大明國內,經過大半年的發展,也在京城周邊,建立起了初步的工業,並且改善了整個京城周圍的交通運輸網。
京城到江南,除了原有的長江航道以外,還有了短距離的鐵路,以及水泥路。
一些機床,以及配合蒸汽機使用的老式發電機等比例模型,也通過陰陽炁海一併送了過來,只不過這些對於大明世界來講還過於先進的技術,是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的。
苦修內力,自然是為了對外擴張。
整個洪武二十五年的基調,或者說主線任務,並不是巡視五京,也不是朱雄英就藩吳地,而是繼續向南洋擴展大明的影響力。
而隨着大明高層對於南洋局勢的更深入了解,以及越來越多詳實、可靠的情報傳回來,對南洋各勢力的判斷以及對第二次下南洋戰略的規劃也逐漸清晰而全面了起來。
首先,是對於南洋各勢力的判斷,南洋地區雖然島嶼眾多、民族繁雜,但主要勢力可歸結為幾大類:一是以滿者伯夷帝國為代表的強大王國,這些國家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與領土控制力,是大明在南洋擴張的主要競爭對手;二是如三佛齊、暹羅等中等國家,它們或依附於大國,或尋求自保,態度多變,是大明需要謹慎應對的對象;三是眾多小國或勢力,這些勢力雖弱,但在特定區域內擁有一定影響力,是大明需要爭取或安撫的力量。
基於這些判斷,朱雄英與大明高層制定了詳盡的第二次下南洋戰略規劃。
當先的,自然是大明的拳頭。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人人都信服的真理,如果有,那就是拳頭。
野蠻與武力確實不能做到長久的征服,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沒有武力,那麼連征服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