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365章 琅琊王氏
更新:01-14 22:47 作者:布魯斯老爺 分類:軍事小說
我和張昭、魯肅不禁相互對視,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詫異,因為琅琊王氏實在是太有名了!乃是天下頂尖的士族。燃武閣 www.ranwuge.cc
當今天下,袁氏自袁術、袁紹相繼死後,已經衰落,如今是以袁紹的長子袁譚為代表。雖然手握青州,但和鼎盛時期已經無法相提並論了。
而除了袁氏以外,士族就以弘農楊氏為首,其次便是陳郡謝氏、渤海高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蘭陵蕭氏、潁川荀氏、譙郡桓氏等大族了。
雖然江東也有不少士族,比如吳郡顧、陸、朱、張,還有周瑜的廬江周氏等等,但他們都只是在揚州有名,和以上的士族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總之一句話,琅琊王氏對於荊揚二州來說,就相當於清北的學子去一家私人小企業一樣,已經足夠讓人震撼了。
當然,這只是張昭和魯肅感到震驚的原因,至於我則是覺得王導在歷史上太有名了。
王導,並不是姓王的導演,而是姓王,名導(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龍,琅琊郡臨沂人,和諸葛亮同鄉。乃是東晉開國元勛,政治家、書法家。
王導早年便與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友善,後來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的北方士族。
東晉建立後,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亂」時,王導拒絕王敦欲廢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遺詔輔立晉明帝。其後進位太保。明帝駕崩後,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共同輔政,並反對庾亮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
「蘇峻之亂」平定後,他駁斥眾人企圖遷都的念頭,穩定局勢。此後聯合太尉郗鑒繼續執政,雖與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頗重,但終無大亂。
咸康五年(339年),王導去世,年六十四。晉成帝舉哀於朝堂,遣使追諡「文獻」。葬禮規格同霍光、司馬孚,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王導善於書法,以行草最佳。學習鍾繇、衛瓘之法,自成一格,頗有聲望,有草書作品《省示帖》、《改朔帖》傳世。
王導是一名權臣,把持朝政,甚至開創了東晉的士族政治。但他也是有功勞的,可以說,若是沒有王導,就不會有後來的東晉王朝,更不可能在五胡亂華的大背景下,為漢家保留一絲元氣了。
而王敦在歷史上其實是王導的堂兄,但在這個世界卻成了王導的弟弟,真是世事無常。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琅琊臨沂人。東晉時期大臣,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的兒子。
王敦善於清談,迎娶襄城公主,授駙馬都尉,歷任太子舍人、給事黃門侍郎。
支持晉惠帝復位,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大鴻臚卿、侍中,出任青、揚二州刺史。
永嘉之亂後,消滅江州刺史華軼、鎮壓荊湘流民起義,與堂弟王導一同輔佐晉元帝建立東晉,擔任大將軍、江州牧,封漢安侯。
他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威脅。
晉元帝重用劉隗、刁協與之抗衡,並以北討後趙為名將劉隗、戴淵外放,以防禦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起兵於武昌,攻入建康,誅除異己,被拜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他還屯兵武昌,後又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進攻建康,不久病逝於軍中,時年五十九歲。不久後,叛亂平息,王敦被剖棺戮屍。
王導、王敦一個在內,一個在外,穩定了東晉,是有功之人,但王敦同時又野心勃勃。
所以,所謂的琅琊王氏雖然都是人才,但卻是一把雙刃劍。甚至可以說,士族都是一樣的,作為君主,你若是有本事能駕馭他們,他們自然會忠心於你,為你做事。但如果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