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1473章 大漢崛起
更新:10-27 22:21 作者:布魯斯老爺 分類:軍事小說
時間回到三月份,彼時的大漢在情報方面深受北周黑衣衛的打壓,幾乎就跟聾子、瞎子一樣。
這就好比所謂的敵人在暗,我在明,因此大漢在面對北周的戰略上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
直到我方暗衛在情報上進行分享之後,大漢方面才得知了北周的消息,從而得知了三十萬北周軍屯兵於玉璧。
這一下子,大漢上下立馬亂作一團,唯獨劉裕依舊鎮定自若。
皇帝如此,那大臣們還怕個甚?因此大漢上下很快又穩定了下來。
俗話說得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北周發兵三十萬,屯兵於河東玉璧,很明顯就是要圖謀并州。
并州若下,則北周兩面包圍大漢,從而可以兩個方向攻打鄴都!
因此,大漢上下絕不能坐視不管,既然北周出兵并州,那就打!
既然要打,那麼大漢就得通過一系列手段來進行對抗,無外乎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四個方面來應對。
政治上,大漢是大漢,北周是北周。
北周乃是由鮮卑人建立,所謂胡漢不兩立,因此雙方本就是死敵。
經濟上,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既然要打,那麼大漢上下就得準備大軍所需要的糧草,否則如何抗衡?
再何況,大漢的官員謀臣們認為,此戰必定又是遷延日久的一戰。
因此,大漢必須要作好持久戰的準備,乃至於作好戰敗或戰勝後的兩手準備。
若大漢戰敗,則并州不保,搞不好北周就會直取鄴都!
若大漢戰勝,則漢軍勢必要進行反攻,到時候又少不得再繼續打下去。
何況單單在并州方面,雙方的較量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因此少不得要和北周進行一場持久戰。
總之不管怎麼樣,對於此次大戰,大漢上下在經濟上也就是後勤上務必要作好全力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冬季延長之後,北方各地都是糧食減產的狀態。
先不說人口上的損失,單單從糧食產量來看,如今北方三國的糧草都難以為繼。
若非如此,北齊僅僅一年多的北伐又如何會耗空數年的積累?曹魏又如何會兩次因為斷糧而導致戰敗呢?
至於北周,雖然也是北方大國,但這些年卻少有動用步兵大軍的。
甚至可以說,不管前秦還是北周,歷來都是以騎兵稱雄的。
從前到現在,北周方面可以說還是第一次出動步兵大軍作戰,且前期幾乎都沒有打過多少敗仗。
這使得北周從大漢諸侯聯軍,從曹魏手裏得到的糧草極多,因此根本不缺糧草。
反觀大漢不一樣,不僅是因為大漢剛剛復盤,而且其治下又是百廢待興。
好在大漢繼承了曹魏的屯田制度,這在穩定地方的同時,也保證了民間不再缺糧。
本來河北大地上大族眾多,塢堡也眾多,可一切都在士族之亂後改變了。
現在大漢治下的三州之地,土地、人口盡歸朝廷所有,從而再也不受士族的制肘。
唯獨復盤的大漢缺乏積累,因此在出動大軍所需的糧草方面,大漢也像曹魏一樣極度依賴吳國的援助。
軍事上,現在北周出動了三十萬大軍,漢軍方面就得考慮出動多少軍隊方能保證不敗。
原本漢軍有十六萬,可在經過士族之亂後,漢軍的損失當在兩萬以上。
也就是說,現在的漢軍滿打滿算就只有不到十四萬人,當然這是精銳的數字。
按照大漢有六百萬的人口來計算,大漢的最大徵兵規模在六十萬左右,基本就是三丁抽一。
然而地方上還需要有人種田,否則都去當兵參軍了,那豈不就是窮兵黷武了嗎?
因此,單靠漢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