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星總督開始 第三十三章,發展快車道
在顧航的規劃之中,廢洞社他打算是作為旗下領地的重工業生產中心。那裏位置不錯,距離未來的原料和能源產地的垃圾鎮比較近,本身又有一定的礦物資源產出。
合金塑鋼的生產線在那裏,後續等那個叫做丹尼森·亨利的行商,把利用熱灰石發電的機組帶回來之後,顧航還會在廢洞社建立發電廠。
隨着廢洞社的重工業與能源工業的發展,僅僅八百人的勞動力規模,肯定是不夠的。顧航已經將原本在總督營地內擴建營地、建造『機場』的工人,不斷的往廢洞社安排,以滿足那裏的合金廠的人力需求。
但這個人力池總還是有最高限度的,而且總督營地這裏本身也需要人。
生產要人、擴軍要人,顧航麾下現在對人力的需求,很高。從外部吸納人口,是必不可免的事情,這也正是他對丹尼森·亨利特別要求,讓他去想辦法宣傳、搞人口過來的目標。
當然,那些從復興城外,招募而來的流民,不一定是合格的工業人口。
也別說流民了,就算是廢洞社的人、星艦上帶下來的前奴隸,也不算很合格。
識字率就是個大問題,文盲幹苦力或許還可以,但卻很難進一步成長變為技術工人。
但這是個能解決的問題。顧航已經要求,在廢洞社,包括他的直屬營地這裏,開展夜校學習班。首先一步是做掃盲工作,隨後則做一些基礎的技能培訓、經驗總結與傳授。
廢洞社之中,確實有不少願意學習的、願意上進的。
這些人,用不着多擔心,只要給機會,他們就會鉚足了勁兒往上沖。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上進心。
現在的他們能夠生活在地表了,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能吃飽飯,能有衣物禦寒,聽說之後還會通電、會供暖這樣的待遇,就已經能夠讓他們足夠的滿意了。
沒了提升的動力。
顧航肯定不願意這樣。
都不努力工作,那我還怎麼擴大生產,還怎麼重建世界?
就此,顧航祭出了一招:工分配給制度。
工作結算工分,工分決定物資、福利配給。想吃好、住好、穿好,乃至於讓最親近的家屬,也都一起過上很好的生活,那就得努力工作了。
並且,在工人級別上,開設了一些技術工種的分類。通過考察,成為技術工人,那獲得的工分配給會比正常工人高上一截。
成為技術工人的要求,就是得好好學習了。
另外,上學雖然不會給工分,但是管一頓晚飯,不花配給,省錢了也不錯。
既有看得見摸得着的向上激勵,又有切切實實的食物配給增加,開展在廢洞社、總督營地的夜校,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反倒是老師,不太好解決。目前,就只能讓從『五重奏號』星艦上帶下來的那群奴僕之中,少有的一些認字的人,來充當教師了;所謂的專業技術傳授,那說白也是這段時間以來,工人中少數一些腦袋靈活的人在工作里形成的一些經驗竅門,總結起來進行傳播。
師資力量不足,也就別想教出優秀的學生。
顧航自己也理解這一點,條件所限,只能儘可能的做就是了。
至於之前提到的工分這東西,顧航原本是有考慮是不是要搞貨幣的。
廢土上的商品流通,非常混亂。貨幣也是有的,聯盟有發行的復興幣,還有幾家大勢力也有發行自己的貨幣。但這些貨幣體系混亂不說,互相兌換也麻煩,甚至有些遠一些的聚集地都不一定認某一種貨幣。
廢土上最流行的交易方式,仍舊是很原始的以物易物。
顧航麾下的勢力暫時規模還不夠大,自己發行一套貨幣要花大力氣去推廣,用別的貨幣則容易被人用體量衝垮內部。
於是他乾脆先不搞貨幣,搞一套只是內部使用的『工分』,作為激勵手段即可。
參與生產獲得工分;消費工分獲得住房、配給,已經是簡單的計劃經濟下的貨幣原型。
顧航沒打算一直搞計劃經濟,但比重一定會很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法,在顧航的思考中,是發展階段非常成功的經驗。
如果說廢洞社的目標,是往重工業中心去發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