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0708 求而不得
更新:05-06 14:52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到了傍晚時分,宴會在中外府側堂舉行。說是側堂,但規模卻比直堂還大了幾分,看着眾人依次登堂、熟門熟路各找位置,估計這樣的團建活動已經舉行過不少次了。
李泰印象中,台府是很少舉行這種大規模的宴會的。即便是年節時分偶有此類的活動,能夠列席參宴的也多是武將。至於台府佐員們,在台府吃飯都得花錢,李泰當年在台府就是帶着伙食費上班的。
看現在這情況,大行台的權勢在發展,中外府屬員們的福利也都跟着提升起來了,不再像之前那麼不講究。
在宴會開始之前,大行台特意回內府換一下袍服,讓李泰等人先去側堂等候。倒不是宇文泰這傢伙變得矯情臭美了,而是特意給李泰和中外府官員們留出一點寒暄交流的時間。
府中眾人也多知李泰歸府的消息,見其在堂也並不意外,之前沒來得及見禮寒暄的便紛紛上前打聲招呼。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這種人情小事做了也意義不大,不做則就有點問題。
李泰又同眾人一一見禮,認識的多說幾句,不認識的就頷首以應,就這麼前後忙碌了大半刻鐘,等到大行台自內府轉回,眾人才各自返回自己的席位,迎見大行台之後便各自落坐下來。
宴會開始,宇文泰先向李泰賜酒,李泰連忙離席拜謝,繼而便點出今日宴會的主題,那就是欣賞侯景這個不忠不義之人的殘肢。
眾人聽到這話後,一時間也都不由得唏噓不已。從道義層面而言,他們當然是對侯景其人深深唾棄。但若單論其人事跡的話,也不得不承認侯景此人當真是能折騰。北魏與南朝對峙多年、數次大規模的用兵,都遠比不上侯景只憑數百殘兵便達成的戰果。
就在眾人正自議論紛紛之際,各種酒水餐食也陸續呈送上來。看着自己面前食案擺的滿滿當當的菜品,李泰也不由得感嘆霸府的飲食標準的確是提升上來了。再看堂中其他人席中飲食,雖然並不如自己案上這樣豐富,但起碼也是有酒有肉,並沒有幾盒涼拌蔬菜便打發了。
一名聲音洪亮的府員站起身來,手捧着一篇賦文大聲朗讀起來,賦文簡介侯景生平與其叛亂諸方的事跡,到最後眾叛親離、天人共棄的下場,全篇主旨強調一個忠義,若有不忠不義之人背叛組織,作禍未必如侯景這麼深重,但下場一定會比侯景更慘!
這一篇賦文同樣也是加強隊伍思想建設的手段之一,倒不是由中外府官員撰寫。且不說如今中外府有沒有這麼牛逼的筆桿子,即便是有、恐怕也不能在短時間內便寫出一篇文辭精妙、感人肺腑的賦文,只看在場眾人大凡能夠聽懂賦文者,無不連連頷首並小聲吟詠,可見對於這篇賦文非常的認同和喜愛。
這一篇賦文的作者,便是南朝第一筆桿子的庾信。侯景之亂被平定後,庾信也加入到江陵時流歸鄉祭祖的隊伍中來,李泰雖然沒有親自出面招待,但還是委託府員懇請庾信能書寫這樣一篇賦文,為的就是應用於國中當下這種場合。
庾信對於這一請求也是非常重視,或許他本人也早有類似的創作計劃,故而在沉思構想旬日之後,便將這篇賦文交付總管府。
與其傳揚後世的名篇《哀江南賦》相比,這一篇賦文雖然也是在聲討侯景並大篇幅的描寫侯景之亂給江南帶來的傷害,但總體基調還是積極的,畢竟如今巨寇已除、南梁也是百廢待興。
庾信甚至將此賦命名為《天道賦》,在其心目中除了認為侯景是天意罰之,估計也是在說南梁國祚仍有天命垂護,所以行文用筆的感情色彩要比《哀江南賦》要積極的多,讓人聽在耳中也頗感振奮。
庾信這個人文學水平是有的,李泰在拿到這篇賦文後觀其辭氣雄烈、才情縱橫,也不由得感慨不能因為人家叼不住甘蔗就看不起人啊,還是很有英雄氣的。
中外府中不只是伙食,府員們的文化素質也在提升,一篇賦文洋洋灑灑數千言,若是換了之前的府員和那些鎮兵軍頭,怕是忍不住要哈欠連連、沒有耐心傾聽下去了。但今一篇賦文讀完之後,堂中還不斷響起念誦章句聲,可見欣賞能力還是有的。
宇文泰對這篇賦文也是誇獎幾句,當詢問得知乃是庾信文筆,便笑語說道:「來年江陵通使若遣此員入見,有司須得用心款待如此才士!」
欣賞完文學作品,接下來那就是動真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