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1244 英名難久
更新:11-08 18:14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魏軍分佈在河北諸路人馬當中,博陵這一路算是推進最為迅速的,主將乃是開府元景安,率領着三千精卒,離開鄴城後便一路向北而來,沿途收聚響應和願意歸順魏軍的河北豪強部曲,當抵達博陵的時候,隊伍人數已經擴大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這一支隊伍之所以推進如此迅速,一方面是隨着冀州信都城被攻克之後,這一路上便不再有堅城為阻,另一方面則就是這一支魏軍的策略得當,對於沿途郡縣招撫得宜。
主將元景安舊年便出仕於東魏北齊,還曾一度擔任高歡的親信都督,對於河北人事了解也比較深。
隨隊同行之人也多有類似的出身背景,長史崔治平出身博陵崔氏,乃是李泰表兄崔謙的長子,舊年崔謙跟隨賀拔勝輾轉各方,崔治平則與父親失散、留在了河北,一直到了數年前才有機會跟隨盧叔虎等人前往關西。
除此之外,還有出身隴西李氏的數名成員,李泰的堂兄李誦、李倩之的侄子李仲膺等等,他們也都是後來才前往關中,另有出身三衛兒郎的崔弘度、韋世康、鄭譯等人。
這個陣容可謂是非常的可觀,既有元景安這種宿將,也有崔治平等熟悉河北局勢的關東世族,還有一干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壯兒郎,一路長驅直入,很快便抵達博陵。
「此番能夠順利入據博陵,長史等奔走聯絡鄉人義士甚是有功。諸軍徘徊於後,唯我一枝獨秀,待到事定論功,諸位也必名列大功功簿!」
對於自己這一支人馬取得如此優異的成果,元景安也是頗感欣喜,在進入博陵城之後,便對崔治平等一干人等笑語嘉勉道。
崔治平聞言後便也微笑說道:「河北鄉人失治久矣,賊齊恃其驕兵悍將,一味壓榨鄉里、侵吞人貨,如今遭遇險情,各自惜身自守。幸在主上仁義垂憐,分遣某等撫慰鄉里,鄉人渴治,所以奔走來投,我等也不會只是順勢而為罷了,還是不可輕生自矜傲慢之想!」
同行的李誦也嘆息說道:「今我軍雖然進勢迅猛,但所行經並非險要所在,亦無勇據雄城之功。如若就此止步,等待後路師旅追及,難免就浪費了此番速進之功啊,也辜負了那些聚眾來投、意圖創功的河北義士!」
的確雖然他們推進的很迅猛,但一路上也沒有經歷什麼像樣的戰鬥,沒有拿下什麼重要的軍事據點。如果不能在當下這一優勢的基礎上有什麼大的立功,等到戰後論功行賞,單憑跑得快這一點能夠獲得的功勞獎賞怕也有限。畢竟進據博陵之類的成就,主要還是靠的當地鄉人舉義響應。
「是啊,元開府!還是應當創建大功,才不辜負此番主上遣使、某等奮進至此的機遇!鄴城還有數萬師旅苦盼未出,某等至此卻無所斬獲,事後難免要受嘲諷。」
崔弘度等三衛兒郎們更是無所畏懼,盼望着能夠大戰一場、創建大功。
元景安受此樂觀的氛圍影響,便也從善如流的笑語說道:「自博陵向東便是瀛州,向西則是定州,皆是齊國大邑雄城,依你等所見,應當向哪一方拓取?」
眾人一路行來,對於敵情也都有所了解。坐鎮瀛州的乃是北齊臨淮王婁定遠,其人貪婪又無能,只因外戚的身份而得用,就任瀛州之後也是荒廢州務、唯知聚斂,早已經在瀛州搞得民怨沸騰,如今整個河北都是人心大亂,瀛州境內的情況必然更加的混亂。
但是定州那裏坐鎮的北齊宗室南安王高思好卻比較精明勇猛,再加上定州本來就是六州鮮卑的大本營,故而所擁有的兵力想必也並不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目標。
一番分析對比下來,進攻瀛州似乎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是瀛州就有點偏離大軍眼下推進的路線了,他們諸路人馬主要還是為了清掃從鄴都到井陘這一路上的障礙,衝到博陵都已經有點超出了這一範圍,若再前往瀛州則偏離更遠,在解決掉井陘和晉陽的北齊武裝力量之前,有點節外生枝。
當然,如果能夠順利拿下瀛州,可以據此封鎖住幽州等地北齊軍隊南下救援的通道,也並不能說沒有意義。只不過,定州與瀛州相距不遠,而且還擁有着比較可觀的兵力,如果在他們攻打瀛州的時候救援瀛州,無疑就會讓他們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如果選擇進攻定州的話,單憑他們這一支人馬力量恐怕有些不足,而且定州距離井陘並不算遠,井陘的北齊駐軍